曾是單純家庭主婦的潘玉燕,為了4個孩子當起導護志工、保護學生上下學,接著搖身變成了「故事媽媽」;孩子長大後,她將重心轉移到社區裡,成為長輩們口中的「小燕子」,說學逗唱樣樣精。潘玉燕戲稱自己「老少通吃」,但在大家眼裡,她就是改變隘寮社區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當初為了孩子接觸校園志工,隨著孩子一個個長大離開校園、社區,社區突然說要發展照顧長輩的關懷據點,整個志工隊便轉往社區,從此開啟農村再生的第一步。

一開始活動場域選在大廟榕樹下,幾把大傘、數張椅子便上起課來,眾人邊做邊學,帶著長輩運動、學習,為增進課程內容,志工們也嘗試上網找資料、尋資源。

潘玉燕笑說,她當時是個電腦白痴,但有著不服輸的勇氣,一個人到縣政府聽說明會、上社區培力課程,知道網路上有公部門經費能申請,就從開機學起,接著寫計畫,慢慢「養」大社區規模,「我現在還是一指神功」。

外界看著一群不到20人的志工娘子軍,總覺得難成氣候,但隨著據點愈發蓬勃,還出現「她搞據點是為了選舉,不是要服務長輩」的耳語,三人成虎的威力,瞬間瓦解志工團隊,最後只剩她一人。潘玉燕說,這是她人生最低谷的時刻。

但難過沒有多久,潘玉燕立刻又武裝自己,堅持做對的事,幾年下來從不參與政治,也讓外界感受到她的誠意,志工姐妹慢慢一個個回到團隊,重新凝聚的力道比以往更強、也更緊密。

潘玉燕堅定地說,發展社區產業除了照顧地方長輩外,更要打響隘寮社區的名聲,過去沒人知道隘寮在哪裡,甚至比不上僅一溪之隔的三地門,從今開始要讓從隘寮走出去的孩子,勇敢說出自己家鄉的名字。

#隘寮 #據點 #志工 #關懷據點 #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