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揮軍烏克蘭東部,擺出一副不得到烏克蘭中立化、美歐安全承諾前,絕不罷休的姿態,美國總統拜登強調不會派美軍至烏克蘭,並不斷升高對俄羅斯制裁,一場如同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事件正在烏克蘭東部上演,幾乎可以預期,最後肯定以脆弱的和平收場,往後諸如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中東歐國家肯定更一面倒向美國,歐洲新冷戰就此開啟,過去近30年的穩定秩序再也回不去。
美國總統拜登堪稱是當前美國官員中,最有「烏克蘭經驗」的人,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期間,拜登曾6次飛往烏克蘭。在2017年1月離任前三天,他還來了次告別訪問,是美國最近一次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級別最高的官員。在拜登2017年的回憶錄中,他提到,烏克蘭可能是唯一一個比家庭或總統競選更被關注的話題。這與拜登在2014年處理克里米亞半島危機有關,當時普丁不滿親俄總統被推翻,製造動亂,讓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羅斯聯邦,並隨後策動烏東頓巴斯地區戰爭。
拜登曾回憶,雖然不斷勸說歐巴馬增加對烏克蘭致命武器援助,但遭到斷然拒絕,「不要對烏克蘭政府承諾過高」。後來,歐巴馬政府被認為是嚴重誤判,被變化的局勢打了個措手不及。
換到拜登當家,他有記取歐巴馬的教訓,不斷運送武器進烏克蘭,並從美國本土派兵增援烏克蘭邊境的北約盟國。在不可能跟俄國開戰,以免釀成核子大戰的前提下,拜登的選擇仍舊十分有限,諸如禁止俄羅斯使用美元、將所有俄羅斯銀行列入黑名單、禁止向俄羅斯買天然氣及高科技出口禁令,但每項制裁都是七傷拳,將傷及歐洲國家,此外,歐美在嚴厲制裁措施上,向來不是十分團結,一些與俄羅斯關係較密切的國家,如匈牙利、義大利和奧地利,不願觸發重大制裁。
普丁直接介入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在於掌握烏東局勢的主動權,視拜登的回應再依據形勢變化決定如何應對,甚至不惜拉高到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模式,逼美方談判與承諾。無論如何,俄烏全面性戰爭、甚至俄羅斯與北約軍事衝突,機率不大。但危機過後,俄羅斯內部與烏克蘭西部,乃至以前被蘇聯控制的中東歐北約盟國,民族主義必然會高漲。
1991年,蘇共垮台,西方歡慶冷戰結束,如今30年過去,唯一的變化只是俄羅斯與北約對峙邊界不再是之前的西德與東德,而是立陶宛、波蘭及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俄羅斯及頓巴斯地區兩大陣營對峙,這是歷史的重演與悲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