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祈天祭跟竹藤編,是苗栗縣原住民族特有文化,苗栗縣南庄鄉部落族人有意將2項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縣府文化觀光局16日邀請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委員,說明無形文化資產的登錄基準、流程,以及保存者登錄認定後相關權利義務,盼藉此流傳原民文化。
根據文史資料,「祈天祭」是賽夏族人向天神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並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更是全族性的祭典,並有大小祭的差異,而傳統上的祈天祭是由撒萬氏族所主持,對應現今的姓氏為潘姓、錢姓、根姓,而不論大、小祭,祭典的主祭皆為潘姓,如今主祭人選則是竹占儀式決定。
另外,「賽夏族竹藤編」是以桂竹、黃藤等素材製作,常用在農作物籃子、便當、置物盒或籐帽,甚至放置祖靈象徵物的神聖小籐籃等編器。這些編器常在賽夏族信仰儀式中被使用,比如每年2次的各氏族祖靈祭,族人會手工製作糯米糕,並在米籩中,直到分食結束。住在南庄鄉的章潘三妹,跟父親潘義明、師傅張憲平學習竹籐編織技藝,在1992年起獲得國家工藝獎2等獎等多項獎項。
苗栗文觀局局長林彥甫表示,苗栗目前有5項民俗文化資產及6項傳統工藝文化資產,賽夏族的祈天祭跟竹籐編,具有藝術價值,不僅反映族群的審美觀,也象徵特有的生活特色,希望透過說明會,讓大眾對縣內無形文化有更深一步的認識,也強化跟在地居民的歷史連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