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誤疫苗採購的黑手,從前年底開始,就始終是衛福部不能說的秘密。如今,陳時中轉戰北市長後,曾經死守黑箱的他突然變了個人,要求大巨蛋檔案必須公布;與此同時,卻又被抓包卸任衛福部長前竟將疫苗採購專案封存30年。陳時中的信用,顯然已被自己的兩套標準給戳破。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到了下半年,台灣東洋率先積極洽談引進BNT疫苗來台;但當時傳出在綠營派系利益下,有立委出手讓東洋出局,再介入疫苗採購,結果卻因中資問題卡關,一來一往間,導致台灣錯失疫苗採購的黃金時機。

直到去年4月,隨3+11政策引爆諾富特群聚感染,掀起本土大規模疫情,台灣卻陷入無疫苗可打的險境,焦頭爛額的蔡政府為紓解民怨,以趕鴨子上架的方式,讓僅有二期期中分析數據的高端取得EUA,填補疫苗政策破網。

從疫苗採購到3+11政策,盡是充斥人謀不臧的敗行劣跡。作為民主國家,國會監督政府是天經地義,但每當外界心生質疑,從陳時中到蘇貞昌,總拿「合約保密」當擋箭牌;被追問責任,還要媒體去問監察院。

陳時中如今卻反過來指控北市府對大巨蛋案缺乏公開透明,揚言當選市長將公布檔案,完全忘了自己口袋還藏了多少本「密帳」,這種罵別人黑箱、自己搞黑箱的雙標,令人納悶。

如今,審計部針對疫苗採購專案進行查核,意外發現衛福部已將相關公文列為密件,直到民國140年才解密,陳時中的「封存紀」到底賣什麼膏藥,背後糾葛了多少難以見光的利益,似乎也已不言可喻。

#陳時中 #疫苗採購 #專案 #衛福部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