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淨零碳排辦公室莊老達執行長表示:「農業部門不能止步於因應與調適,農業有能力為淨零做出更多貢獻」,不只是因為氣候變遷會衝擊台灣的糧食安全,更重要的是只有農業能產生自然碳匯,是維繫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護的根本基礎。莊執行長也分享農委會現正展開的各項農業部門減碳關鍵戰略,包括透過推動有機複合肥料、友善環境耕作獎勵、生質能裂解場域等措施,將全台500多萬公噸農業剩餘資材進行全材再能源化、資源化及材料化。

甫獲中經院循環經濟英雄獎的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表示,京冠生技連續兩年辦理智慧農業週論壇,著眼的是農業乃經濟之母,而不斷開採、消費、丟棄的斷崖式經濟模型必須改變,透過跨域整合、碳價值與數位科技的導入,期許開創新農業革命的濫觴。

京冠生技專注將碳足跡趨近於零的農食副產物生質材料,以仿生固態發酵專利技術,讓菌種與咖啡渣、豆渣等食品餘料結合,開發具無抗生素飼養特色的動物功能性、機能性保健產品。畢副研發長更進一步指出,為了確保農食副產物的高值化成效,京冠生技也致力研發與產學合作,透過生醫技術確保機轉與成分的定性定量,讓原本可能淪為廢棄物或低廉肥料的農食副產物,再生成為兼具營養功能與機能性保健的高價值商品,打造具精準營養特色的生態飼養(ecofeed)產業鏈。

至於如何跨域合作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京冠生技以自身的豆渣高值化為例,說明規劃與全球前三大電子廠商合作、引進智慧化管理系統,從原料清運就開始進行品質管理,讓生產端的碳排熱點降低,最終透過產學合作實驗,確認農食副產物高值化成果能有效減少疾病、促進生物生長。

#副產物 #農食 #論壇 #智慧農業 #京冠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