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就是錢財,在這個全球瘋搶人才的年代,越來越多公司願意花大錢去招聘這些高知識分子,各國也會祭出不少技術移民的政策,希望能夠讓他們為己所用,網絡通訊和信息技術普及化的到來,讓人不再擔心知音難尋、子期難求,只要是匹千里馬,就不怕遇不上伯樂,而正高速發展的大陸,就是個很大的人才招聘站,各級政府會給這些掌握高級技術的人員定量稅收減免、給予長期的工作簽證,甚至擁有優先落戶口的權利,而民營機構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其命名為天才少年的攬才計劃,給出的福利也不曾手軟,年薪過百萬人民幣只是基本門檻,如果是各公司認定的稀缺人才,能夠為公司做出卓越貢獻的,開出原任職公司3倍薪資的待遇都不是問題,就看是否有這能耐,能配得上這份優渥的工資。

為了彌補內地積體電路技術的不足、加快積體電路技術的發展進程,近日,中國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公告幾則對於半導體積體電路優惠政策,給予符合條件的公司免稅待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統計局也相繼對外發佈,將積體電路技術員列為18種新興工作職業之一,給予這些關鍵技術從業人員更多工作保障和社會福利,許多民營公司也給出可觀的薪酬,希望能從台灣招來這些半導體專業人才,幫助大陸盡快解決半導體晶片過度依賴外國的窘境,這些利多措施讓不少台灣企業和高級工程師借此次中國半導體晶片發展浪潮,西進大陸、錢進人民幣,然而卻遭部分台人的反對和撻伐,這些技術人才需要面對島內各界輿論壓力,甚至被冠上「叛將」、「叛徒」的罵名,曾經在台積電工作的張汝京和梁孟松,就是被批判得最嚴重的兩位,台灣的工程師和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更別說是大陸公司想在台灣設立招聘部門,然而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台人乃至整個台灣未來的發展好嗎?

從個人意志上看,大家都可以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為什麼台灣可以發展成半導體重鎮、可以成為人人口中的科技矽島?那是因為在1980年代的時候,台灣政府和企業大力栽培這個產業,提供良好的環境給這些半導體公司和人才,許多在美日發展的公司和人才,紛紛回台貢獻一己之力,於是有了台灣今天的成就,每個人都有自己回台的理由,有人因為喜歡台灣,想要根留台灣、有人因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想在自己的事業上再創新高度,也有人因為更豐厚的待遇可以讓自己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管如何,大家都是自由的,追尋心之所向的目標,本就沒有什麼不好,更何況是個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

從對整個台灣的發展上看,人才的流動才能激勵更多的火花,這是一種正向而積極的表現,不論是企業和政府都會為要留住人才而給出更好的福利,而這些技術人員也會因為得到好的待遇後,更加努力把自己的長處發展到最好,這樣的良性循環就會不斷激勵一家公司往上發展,就像微軟、谷歌、臉書和蘋果公司這樣,而且人才走出去後,才能把更多的技術帶進來,台灣在各領域的成就並不是樣樣第一,更不可能做到樣樣第一,所以我們更應該去找人交流、找人合作,交換彼此的經驗、學習對方擅長的,才能幫助台灣的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的發展,變得更加快速。

人才的流動就像陀螺運行、氣體擴展和股價波動一樣,都是遵從物理學的布朗運動一樣,他是一個隨機分配的過程,哪裡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裡走,企業也是如此,哪裡的環境對企業友善,企業就往哪裡去,如果一味的把台灣這些優秀產業給牢牢抓住,不但會限制他們發展的空間,也會限制人才的交流,如果可以讓人才、企業走出去,錢財、技術帶進來,那麼不是兩全其美,達到win-win的效果嗎?(一個青年觀察家/台北)

【徵文啟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

#發展 #台灣 #人才 #技術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