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議員雷希特表示,由於中國施壓,導致先前台灣向德國生技公司購買BNT疫苗的協議告吹。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指出,未有北京當局對此次疫苗採購過程有任何指導或干涉,在此感謝能讓採購行為歸諸商業條件談判的本質進行。兩人說法不同,究竟是時空環境不同,或因有資訊落差?北京當局究竟有無介入台灣按商業行為進行的疫苖採購?如何看待北京對待商業行為?

日前才風光在美國發行IPO 的大陸叫車 App 滴滴出行,被懷疑可能洩露道路交通數據給美國而遭到勒令下架。據悉除叫車 App 本身被下架外,其他 25 款由滴滴出行負責營運的相關應用程式也一併被下架。對此,滴滴副總裁李敏否認該項說法,聲稱大陸使用者的資料都存放在當地的伺服器當中,不可能交給美國。依此觀之,被下架非資安因素,而是政治因素。

媒體報導滴滴遭下架係因高層震怒,理由有二:一是選擇在中共百年黨慶之前赴美而犯忌;二是數據監管更嚴格的《數據安全法》將於9月1日起實施,因趕在法律實施之前「闖關」而遭懲。對照日前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發行IPO被緊急叫停,說明大陸企業運作沒有所謂的純商業作為。只要北京當局要喊卡,不論損失多少,都必須立刻打包,而且還無處申訴。

同理可證,若北京當局要阻止上海復星醫藥與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簽訂購買BNT疫苗合約,完全有能力辦到。即使上述簽約行為可以被視為是純商業行為,若北京當局硬要像叫停滴滴出行、螞蟻金服發行IPO等的商業行為,阻止上海復星的簽約行為,何難之有?尤其是兩岸關係仍在緊繃之際,出手干預豈非理所當然!但是為何未出手?可能原因研判如次:

首先,台灣若沒有疫苖可打使疫情止不住,在兩岸航空運輸未中斷情況下,台灣確診案例赴陸有可能造成大陸疫情破口。君不見自2021年5月起,廈門已發現54例自台灣出發入境後,經診斷判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因此北京當局必須有所因應。畢竟打完疫苗後的傳染力,比未打疫苗者要低得多。

其次,兩岸統一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落實「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再加上「融合發展」係其對台重要方針,不干預台灣透過商業行為取得疫苗,進而降低台灣內部「反中」氛圍,符合「融合發展」、實現中國夢的要求。畢竟統一若無法以和平方式達成,只能訴諸武力。「軟更軟、硬更硬」策略在避免兩岸兵戎相見;不阻擋台灣取得疫苗,是展現「軟更軟」的一手。

第三,美日相繼分別捐贈台灣數百萬劑疫苗,若此時北京當局選擇干預台灣與復興醫藥簽訂採購疫苗合約,不僅不利爭取台灣民心,導致「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願望落空,不利「融合發展」,更將斲傷其欲塑造不霸道的大國形象。這恐怕也使北京當局欲藉「疫苖外交」,建立有別於西方世界的「和諧世界」國際觀,缺乏實踐的可能性。

只是在台灣內部「反中」氛圍仍熾情況下,北京當局不阻擋台灣透過商業行為取得疫苗之作為,能否扭轉此種氛圍,仍待時間驗證。

(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北京當局 #台灣 #商業行為 #疫苗 #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