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一連有三個機構公布民意調查結果均顯示,儘管民進黨在疫情爆發及疫苗不足的情況下支持度下跌,但作為最大反對黨的國民黨支持度卻未明顯上升,反而遭新興的民眾黨急起直追,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學者都在問:國民黨怎麼了?台灣還需要國民黨嗎?國民黨是否該給支持者一個需要你的理由。

在這三項民調中最早公布的是7月12日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民調,其中民進黨的支持度從3月的42.1%下跌到28.2%,但國民黨則微幅下降0.1%到18.9%;22日政大選研中心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支持度從一年前34%下降為31.4%,國民黨的支持度上升1.7%達18.7%,民眾黨的支持度為4.1%,比較這兩項民調國民黨的支持度幾乎一樣。而26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的民調,或許因為題目設計的差異,幾個主要政黨的支持度為民進黨26.7%,國民黨13.8%,民眾黨7.7%。

在這三項民意調查中發現因為5月中疫情爆發帶來三級警戒、疫苗不足,加上紓困亂象,導致民進黨的支持度大幅下降,依據過去的經驗,國民黨應該支持度會大幅提升,但三項民調均顯示國民黨得利有限,反而因為柯文哲高舉反綠大旗帶動下民眾黨支持度快速上升,已經站穩第三大政黨的地位。

觀察到這種現象的學者專家都嘗試為國民黨診斷,多數的評論者都認為國民黨在14個執政縣市的表現都算不錯,在國會更占有38席,中央與部分地方民代的表現也獲得肯定,但國民黨支持度卻未見提升,一般的看法是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造成的內耗、立法院休會期間加上疫情讓國民黨的監督力量難以發揮、多數民眾對民進黨執政不滿卻看不到國民黨制衡力量、國民黨缺乏議題設定能力等,造成國民黨支持度難以翻身。民眾忍不住要問,民眾黨是否可以取代國民黨監督執政黨?還有甚麼理由需要國民黨?

其實國民黨的低迷和領導團隊的性格與策略有關,國民黨在監督執政黨與領導台灣未來發展還是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筆者試從以下三個角度分析。

一、完整的人才庫: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官僚,在推動政務上有經驗與能力,但執政的民進黨未必能善用,加上國民黨目前仍有14個執政縣市及大量的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在後疫情時代盡速讓台灣恢復元氣,國民黨責無旁貸。

二、充實的政策研究團隊:國民黨除了擁有健全政策研究智庫外,更重要的是在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仍有龐大一批忠誠的研究人員,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平常就有深入的觀察,只要國民黨號召動員就可以投入政策研究與推動,如何動員起來監督執政黨,應該是未來新領導團隊要亟思突破的課題。

三、國共長期累積的互信基礎:不可否認中國大陸仍是台灣面對最大的威脅,也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目前執政的民進黨長期採取「聯美抗中」的策略,使得近年來兩岸關係急速凍結,但數百萬台商在大陸的身家性命,與兩岸歷史與環境,兩岸間都不可能長期對峙,在美中對抗緩解後,台灣勢必要修補與中國大陸關係,大陸對民進黨早已失去信任,而對民眾黨信任尚未建立,國民黨在兩岸間仍存有關鍵地位。

其實國民黨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戰略與戰術的重構,在戰略上必須揚棄與民進黨「對抗」的心態,應該從如何解決人民問題著手,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挽救人民的生命、維持人民的生計及改善人民的生活作為思考核心,在戰術上必須「超前部署」提出未來完善的疫苗採購及施打政策,提供穩健的兩岸互動策略,以及活絡後疫情經濟、改善貧富差距、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方針。

台灣民眾對國民黨還是有期待的,只是國民黨必須給民眾一個需要你的理由!

(作者為退休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國民黨 #支持度 #民進黨 #民眾黨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