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專訪,被問到「中國譏諷台灣人民不能靠美國」時,他竟語出驚人:美國會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第5條的神聖承諾做出回應,對台灣及日韓也一樣。拜登赫然轉向戰略清晰,讓研究台美關係的不少學者甚為驚訝。
北約第5條為「集體防衛」承諾,即「攻擊一國視為攻擊全體」。消息一出引得部分台灣人為之振奮,先有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拉抬台灣與以色列同級,後有總統親自擔保台灣享受北約特有待遇。兩天送了台北兩個作夢不敢奢想大禮,可謂真朋友!
實際上,中華民國的確被美國(視為)「事實上」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不一定會有共同防禦條約)如果真要掛鉤,這大概是台灣與北約最接近的距離。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也是「主要非北約盟友」之一。
拜登主動幫台灣升級成北約獨享套餐,無須過度期待。在沒有法理依據(如共同防禦條約)之下,一切戰略清晰都是空談。拜登前腳剛走,隔天國務院就重申仍遵循「一中政策」,潑了不少人冷水。但事實上,一中政策與戰略清晰並不衝突:前者在政治上承認北京,後者在軍事上保衛台灣。只是這在國際法上會有點麻煩。
根據聯合國憲章,集體自衛原則允許一國可以武力保護另一國不受攻擊,但該原則限於受到外部攻擊。因此如果兩岸問題是內戰,除非涉及大屠殺類之事,國際無從干涉;而如果美國以憲章的集體自衛原則介入,則意味著承認台灣主權獨立。但實際上華府對台灣的法律立場一直沒有地位。佛萊徹法律外交學院的格倫農(Michael J. Glennon)教授以此認為戰略清晰跟華府立場有所矛盾。
關於華府要不要戰略清晰一事,去年開始就有大量討論。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ss)去年9月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認為華盛頓應該對台灣轉向戰略清晰,引來各學者激烈辯論。儘管哈斯提出有力論點,但我們還是有理由懷疑華府會在這個時候進入戰略清晰。
除了美國國內有更重要的社會分裂、疫情等問題要處理外,引發北京激烈情緒可能造成的誤判與擦槍走火、台北恃寵而驕而可能的妄自挑釁、盟友怕受戰爭牽連的不支持、有沒有實質嚇阻效果…,這些問題都還有討論空間,一言難以道盡。總而言之,筆者不認為即使白宮政策會轉向,現在也不是時候。
更要注意的是,即使哈斯傾向戰略清晰,但他也強調美國須同時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並遵循一中政策。無論清晰還是模糊,這都是華府共識。
總的來說,拜登的甜言蜜語毋需過度解讀,其更多意在緩解盟國對華盛頓的不信任,又剛好觸及台灣敏感神經而掀起驚濤駭浪,阿富汗的風頭過了潮水自然退去。至於願意相信這些話、被甜得暈頭轉向的人,也只能遠觀他們一廂情願的隨波逐流了。
(作者為資深軍事評論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