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昨天公布「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盼未來能轉型為反省威權的歷史公園,並建議計劃將蔣中正銅像移除,對此,綠委范雲說「促轉會踏出勇敢的第一步」;文化部也表示會尊重促轉會建議,並配合整體政策方向辦理。
民進黨上台,幾乎拆光了全台灣所有的蔣介石銅像,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蔣公銅像也被陳菊大卸八塊,形象慘不忍睹。歷經改朝換代,目標竟放在中正紀念堂蔣公銅像上,必去之而後快,假借的名目仍舊是「否定威權統治的合法性,記取侵害人權事件的歷史教訓」。那麼,日本殖民時代的悲慘教訓呢?為何不拆?
如果真是以此為名目,那最該拆的應該是總統府,這難道不是日本威權統治台灣的最高權力中心嗎?二戰後,韓國第一步就是拆除日本總督府,台灣不論哪個政黨上台仍然把它當個寶供奉在那,是嫌威權得還不夠、讓老百姓繼續景仰下去?還是要謹記殖民時代日本的恩賞?
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都說,銅像放在那又不會講話,也不會走路,拿走了,台灣歷史上就少了一個批判的東西,想要這樣做的人,都應有包容的雅量。
執政者有什麼雅量?藉轉型正義之名毀掉政敵的所有政治資產和圖騰,抹黑先人的歷史貢獻。一步一步暗渡陳倉,把有老百姓腦海中有關中國的記憶抹去,問題是,抹得去嗎?老百姓苦苦等不到疫苗可打,卻圍在爭議了二十幾年的銅像議題上打轉,這不是「圍魏救趙」轉移目標是什麼?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