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新聞網》刊載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立委蔡適應失言,將不同屬性飛彈混為一談,並胡亂套用「高低配」用語。立委用詞不精準,大大的傷害了國軍多年建軍備戰的辛苦,應該口誅筆伐。究其本意指的應該是「防空制海合一」,一旦共軍來襲,國軍有能力因應同時來自空中以及海面的威脅;除此之外,還有更厲害的中遠程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
用詞錯誤不是大問題,難道用詞正確就能打勝仗?顯然不是如此。所以蔡適應的問題不在於混用名詞,而是他引發了專業與非專業人士的不安:這許多防空飛彈、反艦飛彈、進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貼海飛行的巡弋飛彈,靠防禦只能不輸,能保證打勝仗嗎?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關係,有攻擊飛彈就有反導系統,以現代科技而言,反制飛彈已不是問題。手段多得很:除了反導系統,還有雷射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等,只是國軍沒有這麼先進的武器而已。國軍沒有,難道共軍也沒有?情報部門都沒有做過調查?
更糟糕的,當國軍擁有越多的攻擊或反制飛彈,必然引起軍備競賽效應,這是鐵律。想想看,戰爭一旦開打,共軍發射導彈攻擊我飛彈陣地,我們必須發射至少2枚防空飛彈攔截,才會有較高的攔截率。共軍發射的飛彈數量越多,我方必須準備更多數量的天弓飛彈因應,這不是變成飛彈數量競爭嗎?
同理,當國軍向共軍發射魚叉飛彈,共軍也必須準備許多防空飛彈,更別提與飛彈相關的雷達、衛星、紅外線感應器等系統。然而,台灣的軍事與經濟體量小,要和中國大陸進行數量上和品質上的競爭,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