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目前的情勢已不再是我們眼中的「只是對抗」或惡化,而是更多台灣民眾、官員、甚至國際社會,在面對中共武力威脅時,他們所持各種不同的反應措詞,已令台灣內部很多人都不知所措。
必須承認,不論兩岸情勢是好是壞,中國大陸的決策體系,對於台灣問題的解決,到目前為止「和平統一」仍是最優先的選擇目標。以今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談話裡,仍可證實這樣的推論。譬如,他在2021年1日2日的談話裡,一直在提醒兩岸的「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構想;在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裡,也提到「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對中央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執問題的回應,在中國大陸從官方到民間,他們的聲音並非是一致的。一方面這可以理解目前大陸的社會並非是全面閉鎖的,所以對台灣問題的解決途徑還是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另方面台灣也常有狀況發生,難以讓大陸民眾或當局完全接受。譬如說,在總統蔡英文發表雙十演說時,曾提到了兩岸不彼此隸屬的「兩國論」說法。
實際上,不僅是大陸,台灣問題的解決也擴及到國際社會,連一向很少談到兩岸問題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在10月13日就罕見的表示,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只要持續增加其經濟影響力,不必動用武力就可實現統一台灣目標。這是否表示中俄在合作抗美之際,他們已發展出一種「經濟力量取代武力」的手段,來貫徹台灣問題的解決?
當中共軍機在本月初大舉擾台,4天總計149架次,好像台灣問題解決還是停留在軍事層面。但是我們的官員的回應則會令外界感到「不知目前處境應如何應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就稱這樣軍機密集擾台已達到「準戰爭」狀態布局,但他沒解釋「準戰爭」是什麼;但當媒體詢問台灣是否也要進入準戰爭狀態?邱太三卻說,「當然沒有」。不過,邱太三指出,雖然說達到準戰爭規模的布局,但不代表是準戰爭。對此說法,國防部副部長王信龍10月14日在立法院還表示,「我方不覺得中共會立即對台有侵犯動作」。這樣的回應,到底是顯示台灣已掌握充分情資,也有充分準備?還是說不同部門有不同說法,或實際上,我們內部也是一團混亂?
其實台灣民眾也是一樣,筆者可引述德國之聲一份報導,來說明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曾針對台灣人對軍事衝突的感受做了一份民調,來證明台灣民眾也是回應一片混亂。根據10月13日公布的這份民調,說明台灣人的生活雖然確實不受戰爭威脅所影響,但他們絕對不是對軍事威脅沒有意識。有57.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台海會爆發戰爭。該民調認為,「台灣人有意識到台海情勢,但不一定會對『台海將立刻發生軍事衝突』的說法感到擔心」。
因此,當白宮新聞祕書莎琪10月14日被問到美國是否會遵循《台灣關係法》承諾,在台灣遭遇攻擊時派遣美軍協防?莎琪還是表示,美國的做法以及與台灣防務關係,係以《台灣關係法》為指導,但美方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這說明了如果台灣片面走向法理台獨,是美方認定「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那麼台灣面對對岸來攻,美國也不會施出援手。
《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曾指出:「美中台都試圖表現出希望避免戰爭的決心,卻製造了反效果,這加深了不信任,也增加了誤判的風險」,或許現在應該問的是:「台灣真的準備好與大陸一戰嗎?」我們真的選擇與對岸只有軍事衝突這條路?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前社科院院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