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舒緩,朝野攻防轉進1個半月後就要舉辦的公投議題,總統蔡英文對民進黨發出「動員令」,將密集舉辦說明會,國民黨也啟動「夜宿凱道49天」活動。朝野都對公投賦予「極大化」的政治意涵,民進黨更惡劣地把公投與「愛不愛台灣」相連結,指控藍營搞「政治惡鬥」,但蔡政府這種作法才是真正的惡質政治動員。
民進黨才能讓小英跛腳
預定12月18日登場的公投有4項議題,分別是: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就是要讓核四解封商轉;反萊豬進口則要求全面禁止含瘦肉精的豬隻肉品與內臟進口;公投綁大選是主張如公投案成立後半年內有大選,則公投與大選應一起舉行;珍愛藻礁是要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不能在大潭藻礁海岸設立。
朝野兩黨顯然視公投為另一次「政治決戰」,國民黨固然把公投視為重返執政第一步、要民眾透過公投「對執政黨投不信任票」,民進黨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蘇貞昌指國民黨利用公投「奪權」,還說如果4項公投都通過,會把總統蔡英文「打到跛腳」;蔡英文則說:「相信大家加入民進黨都是因為愛台灣,有再多不同意見,我們都必須在一起守護台灣,4項議題公投一定要守住。」這種說法更是把公投立場直接與「愛台灣」、「守護台灣」扣上關係。
蘇、蔡的說法真是不知所云,公投即使全數過關,也絲毫不影響立法院席次,蔡英文更不會因此要下台,民進黨還是牢牢掌握著行政、立法權,何來「打到跛腳」的可能?事實上,唯一能讓蔡英文「跛腳」者是民進黨自己。
在民主體制社會中,民眾各有立場與看法,應該視為常態,而且給予高度的尊重。但蔡英文這種說法則是直接以二分法,把不支持民進黨立場者打成「不愛台灣」、「不守護台灣」的一群人。民進黨早已習於這種操作手法,例如在兩岸關係上「不反中」者,就往往被一巴掌打成「親中賣台」,現在連公共政策性質的公投也搞強迫認同的手法。
這是一種惡劣到無以復加的作法,更是獨裁極權體制慣用的手法,例如,把「異己」打成「不愛祖國」、「背叛人民」等。民進黨一而再、再而三用這種手法操作公共政策,只會加深台灣的分化與兩極。深入探究這4個公投議題,更會對民進黨搬出「愛台灣」、「守護台灣」來打擊對手嗤之以鼻,因為實在荒謬。
重啟核四非關愛鄉土
以公投綁大選而言,其實就是一個程序性質的決定,完全談不上愛不愛台灣;何況公投綁大選是扁朝的「發明」,其好處是提高投票率、節省行政成本,結果只因2018年公投民進黨慘敗,就藉勢操作兩者脫鉤,結果引起國民黨反彈,民進黨就主張綁大選是「不愛台灣」,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珍愛藻礁是保護台灣自然資源、反萊豬進口則是保障台灣人民的健康,都是紮紮實實的「愛台灣」,蔡英文顯然忘記當年她所題的「藻礁永存」4個字,綠營也忘了當年為「反瘦肉精」而占領立法院主席台多日的「壯烈史實」。
4項公投議題中,最值得深入探討者莫過於「重啟核四」。數十年來,反核一直被視為是民進黨最重要的價值,或是所謂的「神主牌」,蔡英文執政後立即推動全面廢核。但時移境遷,全球最重要的環境議題是「減碳」而非「廢核」,各國希望降低火電、特別是排放最嚴重的煤電,除了增加綠電比重外,核電因不排碳而受到重視,先進國家除了德國外,全部繼續使用核電,還興建新的核電廠。
是否應該重啟核四,是一個能源公共政策,與愛不愛台灣無關,如果使用核電就是不愛鄉土,那麼,核電占7成的法國,以及占2到3成的美國、芬蘭、比利時、英國、瑞典、瑞士、南韓等數十個國家,豈不都是人民不愛鄉土的國家了?
甚至可以進一步說,蔡政府堅持廢核導致火電增加,結果碳排放增加、空汙惡化,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又讓國安更脆弱,高電價與缺電風險也影響民眾的生活與產業,這種政策,又算是哪門子的「愛台灣」、「守護台灣」?更何況,3年前「以核養綠」公投早已通過,民調也顯示支持用核電的民眾居多,蔡政府無視事實,卻用愛台灣「情緒綁架」台灣,這是讓人民安居樂業的治國之道嗎?
公投是民主國家的家常便飯,是民眾對政策的意願表達,執政者「遵照辦理」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公投無限上綱到「信任投票」、政治對決,甚至與愛不愛鄉土、國家有關。朝野政黨多一點政策辯論,少一點政治牽拖,才有益於民主深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