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發文稱,國民黨「頑固派」和民進黨「反動派」同質化是危險的,都是阻礙統一的主要敵對力量,呼籲大陸應傾力支持「愛國統一力量」。汪毅夫的文章引起台灣內部的不同回響,國民黨內部尤其掀起漣漪。

國民黨「頑固派」一詞源於抗戰時期中共指國民黨存有「假抗日、真內戰」的意圖,而中共以「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 在當時成功應對國民黨的三大反共攻勢。

現時的國際環境,中共再沒有抗日,只有抗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強橫操控,中共為何會將部分國民黨打為 「頑固派」?主要原因是「聯美抗共」,就像現在民進黨的「親美抗中」一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規畫訪美,朱立倫表示國民黨長期以來親美的路線不會改變,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整體的規畫籌備工作進度超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則表示,設代表處可讓美國聽見中國國民黨的聲音。

對於中共而言,國民黨親美更似是重返執政的手段,親美並非問題核心,但若然「聯美抗共」,拉攏一些美國的鷹派反華政客聯手抗共,這才是中共最在意之事。

從近期朱立倫在月初祝賀海峽論壇,12月底時祝賀昆山台協會換屆的舉辦,大陸的官媒沒有刻意將朱立倫貶低,都可以感受到中共對國民黨的善意。至於台灣一些人認為國民黨現已經失去統戰意義,筆者認為是過分悲觀。在12月18日舉行的公投中,國民黨在4個項目上敗北,在民進黨操控嚴重扭曲的「抗中保台」氣氛下,大陸方面對公投結果既沒有表示亦不感意外。

國民黨在四大公投上全部敗北,不能全怪國民黨的進退失據,更大是客觀環境波動、台海因美國強力介入和民進黨的惡意操弄下造成的淆亂局面,單純在公投的表現不能解讀為民意對政黨的態度。

對於朱立倫訪美,國台辦就此著墨不多,馬曉光只強調希望美國秉持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中國國民黨黨章第二條早已列明國民黨「反對共產主義」,這點亦周知,此是當時時空形勢所迫,對大陸而言亦非國民黨的原罪,但在抗共和親美這兩條路線上當然可以有不同程度尺度的演繹。

國民黨再度創設駐美代表處似是希望以此來向台灣民眾展示出國民黨與美國和大陸皆有溝通渠道,台灣民眾可委託信任,但展示這種八面玲瓏的態度,大陸方面必然對國民黨有所警惕。朱立倫曾在2020年在其臉書發文,以蔣經國先生「堅持民主自由的立場,捍衛中華民國、親美反共是最基本的路線」。「親美反共」到底純粹是國民黨奪回權柄的手段,還是交換利益的權宜之計,這仍有待觀察。

(作者為上海東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國民黨 #親美 #朱立倫 #頑固 #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