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全世界少子高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依據日本最新《國勢調查人口報告》,2020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包含外國人)1億2614.6萬人,較2015年減少0.7%,減少94.9萬人。其中6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較前次調查增加6.6%,達3602.7萬人,占總人口比例28.6%,居全球之冠;15歲以下幼兒人口持續減少,僅1503.2萬人,占總人口比例下滑至11.9%,亦為全球最低占比。

中日經貿持續熱絡

日本少子化速度遠超過官方預期,2020年日本出生數創歷史新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新生兒人數恐持續破底。日本原先預測出生數將於2030年跌破80萬關卡,看來今年就會出現,比原先預估提早10年,可見問題的嚴峻。 此外,未婚率上升、城鄉發展失衡造成年輕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因而性別差距問題也很嚴重。東京都會區以外的地方適婚女性人數銳減,地方城市幾乎見不到年輕女性,適婚男性難覓結婚對象,地方的未婚化、少子化問題較都會區更形惡化,地方經濟欲振乏力,「下流」老人不斷增加,過去日本穩定之所在的「中流」(中產階級)亦因薪資結構惡化,漸趨往「下流」挪移,為社會平添不安因素。

少子高齡化成日本經濟結構性衰退主因之一,最新國勢調查顯示,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減少3%,降至7508.8萬人,較前次調查減少226.6萬人。日本銀行(央行)前總裁白川方明在《動盪時代》一書點出,日本「失落的20年」其來有自,「企業競爭力下降及人口老化為真正的病灶」。日本勞動人口銳減,除非人均生產力提高,否則國內生產總值(GDP)勢必降低,因應之道為透過多元化的工作方式促進就業,並從國外引進勞動人口來緩解勞動力不足。

近年日本開放國門,實施寬鬆移民政策,積極吸引外國人赴日工作,日本人口持續減少中,在日外國人的人數卻維持成長,達到史上最多的274萬多人,較5年前大幅成長43%,其中在日的中國人達66.7萬餘人,約占1/4,為日本最大外國人族群,挹注缺乏人口紅利的日本經濟。

因新冠疫情,2019年高達959萬人次赴日的中國觀光及商務客雖不再,但中日雙邊經貿及投資仍是維繫少子高齡化之日本經濟於不墜的關鍵。2020年中日貿易總額達3048億美元,彼此互為第一、第二貿易夥伴。2021年,不受中日關係停滯影響,雙邊經貿互動持續熱絡,據大陸商務部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達1812億美元,較去年同比成長23.7%,中國仍為日本最大出口市場。

日本有事募兵困難

此外,今年上半年,日本對中投資案共435件,同比增加24%,實際到位資金18.1億美元,同期中國對日直接投資2.9億美元,更大幅翻漲3倍多。新冠病毒及美中對抗未阻斷中日經濟的發展,彼此離不開對方的腳步,中日產業「脫鉤」不具現實性,日本企業的「腳」較政治人物的「嘴」誠實許多。

歡迎外國人赴日工作能稍解企業的勞動力不足,但無助日本自衛隊兵源短缺,募兵困難的問題。缺乏年輕人投效的自衛隊平均年齡36歲,雖說日本防衛支出連續8年創新高,2022年度防衛預算更高達5.4兆日圓(約470億美元),為「應對中國」做準備,換代的武器裝備,卻難掩自衛隊官多兵少與年齡偏高的兩個尷尬,中層管理隊官過剩,年輕人不足,「高齡化」的自衛隊難以因武器系統換代蛻變為精銳之師。

安倍晉三主政時將「愛國心」歸位教育,亦無法激起日本年輕人投身自衛隊的報國心,迫於現實,2018年10月日本防衛省決定將自衛隊官錄用年齡上限提高,「預備自衛官」錄用年齡上限從37歲大幅提高至55歲,與一線任務部隊具相同勤務的「應急預備自衛官」錄用年齡上限同步從32歲上調50歲,但日本國民仍興趣缺缺。自衛隊「高齡化」的趨勢難擋,在「日本有事」或「美日同盟有事」時,年輕自衛隊官缺員的日本恐難以應對事態。

日本「大國主義」在少子高齡化下無以為繼,岸田內閣須在「東升西降」的國際現實下,重新定位自身在東亞的角色,擘畫「新資本主義」為日本經濟、社會的困局找到出路,使日本重獲新生,如何梳理中日關係為日本生存發展之要務。

#旺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