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3日)於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原為兩成,但目前預估值僅剩15.2%,是因為經濟成長太好,用電量大增,讓「分母變大」才讓再生能源占比變小,但「分子不變」。我們來算算,2025年原估發電量是2575億度,兩成再生能源是515億度;用電量較預估的多,2025年的分母成為3175億度,15.2%是483億度;分子也縮水了32億度耶!32億度很少嗎?2020年,台灣全年慣常水力發電總量為30億度,2021年1~11月,慣常水力發電總量為32.5億度!

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陳立誠先生的投書指出,經濟部2019年3月講的617億度,兩者差134億度,這差異大不大?還記得經濟部在公投前威脅大家,三接未順利通過,每年減少供電137億度電;核四廠部機組的發電量保守估計也不過是100億度。這麼大的差距,王美花部長好大的膽子敢說再生能源發電量不變?

再詳細看經濟部給立法院預算中心的最新報告,其中評估2021年的再生能源占比可達7.2%。根據能源局統計月報的資料,2021年已經有前11個月的資料了,而再生能源占比在前11個月中有8個月不到6%,前11個月平均起來只有5.9%,除非12月的再生能源占比爆衝超過20%,才能達到全年7.2%的數字,但這用膝蓋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經濟部連近在眼前的事都敢睜眼說瞎話。

2012~2021年間,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由107億度增加為175億度,10年只成長68億度。2021年1~11月為159億度,大略估計12月為16億度,故總量為175億度。2025年達到483億度,未來四年要增加發電量308億度,你能相信嗎!

台灣電力系統的泥沼還不僅是發電量的問題,台灣未來5年可調控電力發電機組的裝置容量幾乎不變,即使規劃中的燃氣機組與天然氣接收站都能如期完工,2025年12月可調控發電機組的裝置容量只比今年6月多7萬瓩,未來數年某夏天無風的晚上會發生分區停電的事已是必然。台灣是孤立的電網,系統中沒有足夠的儲電設施,冬天白晝風光都可滿載時,為維持供電系統的穩定,會遭遇拋棄風光電力的窘況。

公投前經濟部絕不承認2025年再生能源的占比無法達標,因為說出實情會衝擊公投。民進黨政府以騙術贏得公投,公投後郭台銘先生和諸多工商業者都擔心台灣的缺電問題,經濟部出面回應,仍然把人民當傻子,滿嘴胡說八道的瞎掰。

在能源議題上,經濟部的發言已可稱為天方夜譚。例如前陣子頻繁降壓引發質疑時,台電居然說「降壓有助節電」,但台電在2018年時說降壓供電是「非不得已不會使用」,而且降壓供電的手段明明是寫在「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的法規中,怎麼現在變成有助節電呢?要是真的有助節電,經濟部和台電怎麼不把降壓供電改成常態性的供電方式?

最近很紅的電影《千萬別抬頭》闡述在現代社會中明明是顯而易見,會讓所有人受害的災難,卻受到政治、利益…等各種外在因素干擾,而讓事實被政客扭曲,即使災難已經近在眼前,政客的謊言只要抬頭看就能破解,但政客仍然在說謊,期盼的就是支持者別抬頭。

各位抬頭看看就可以知道經濟部又在說謊了,只要用小學算術去算一下,就可以算出在經濟部給立法院的正式報告中,前前後後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居然可以相差超過百億度電,甚至連這種近在眼前的2021年再生能源占比數字,經濟部都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說謊騙人。

新加坡的漫畫嘲笑台灣,「為什麼台灣有那麼多政治騙子」,「別埋怨騙子,實際上他們傻子多到騙子不夠用」。台灣人民跳出「金魚腦」的思維模式吧!當台灣的缺電、限電、與高電價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不能再當傻子,要記得追究騙子胡言亂語的責任。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經濟部 #億度 #台灣 #2025年 #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