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在3月30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32頁的報告書內容中,以「化危機為轉機並掌握商機」為主軸,整理出了五大路徑規劃與四大轉型策略和兩大基礎,目的就是要讓台灣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碳中和目標。
然而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當天下午就發布新聞稿,針對國發會記者會的內容提出質疑,認為政府這份路徑圖有缺預算、缺目標與低估成本的「兩缺一低」問題。對於政府是否真的有心要在計畫書上的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分別達成階段性及終極目標,感到相當懷疑。
英文裡面所謂的「roadmap 」也就是「路徑圖」,在商場上非常常見。通常一間企業在推出某項產品和服務之前,都會做出一個實現市場目標的這個「路徑圖」。之所以會叫「路徑圖」而非只是單純的「企劃書」,是因為路徑圖的本意,就是除了在其中描述一個願景藍圖之外,還會列出短期或長期的目標與規劃為何,並詳盡列出從一個目標到下一個目標之間,具體的執行步驟為何。所以看到這張路徑圖,就像拿著一張地圖找路一樣,只要照著上面的指示一步一步去做,最後就可以走到目的地。
可是國發會公布的這份路徑圖,內容非但存在著環保團體所提出的各項質疑,對於具體應該如何執行,也完全沒有解釋清楚。的確,裡面列出了不少階段性的目標與確切數字,比方說百分之幾的建築物要在什麼時候達成近零碳目標,幾年以後再生能源要佔發電比例的百分之幾等等。這些內容乍看之下都很有野心也令人充滿希望,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怎樣才能達成這些目標?政府把這一個一個的靶都畫好了,但箭在哪裡?
這樣光說要改變,卻不知如何改變的感覺,就像政府一直跟民眾說沒缺電,但卻一直零星跳電。政府後來又說是電力網路老舊還有小動物誤觸,那總也要有解決方法可以應對吧?不管是汰換老舊線路,還是要怎麼加裝防護,政府總該能說出一個實際具體的作為是什麼。但至今卻從來沒有人真的出來跟人民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讓民眾安心。
況且如果不缺電,那空污季還要台中火力發電廠全開的理由又是什麼?如果2025要非核家園,到時核電廠沒辦法發電、新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還不到位(因為根據國發會的路徑圖,台灣是要2050年前才會「預計」達到可再生能源佔60%的發電比例),那台灣的能源電力問題要怎麼解決?這些全部都是政府應該做出具體且有實際細節規畫之後,應該向民眾說明,並且讓民眾安心的施政內容。可是政府卻只丟出一份寫好各種美好想像,不具體也不踏實的「路徑圖」給民眾。究竟政府是想呼攏民眾,還是自欺欺人?(作者為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