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指定環保署長張子敬以總統特使身分參加本月13至14日在帛琉舉行的「我們的海洋大會」(OOC)。外交部表示,我國將以「台灣」(Taiwan)名義與會,張子敬也以環保署長正式官銜出席並受邀擔任講者,這是我國首次以官方身分受邀,無論在政府代表性與官員層級方面,都有重大外交突破。但讓人奇怪的是,帛琉是我邦交國,我們卻不能用國名「中華民國」與會,而只能用「台灣」。

過去我國都是以非政府組織(NGO)或派遣學者參加OOC大會。這次,政府能派遣官員以台灣特使團身分參加,外交部自然認為是一大外交突破。但讓人質疑的是,過去OOC在非邦交國舉行,我國未獲邀參加也就罷了,這次OOC是在我友邦舉行,蔡政府竟然連「中華民國」的名義都不敢用,未免有點窩囊。

帛琉總統惠恕仁不久前訪問我國,並邀請蔡總統訪問帛琉,足證兩國關係不錯。由此觀之,不讓我國以正式國名參加OOC的主意,絕對不會出自於惠恕仁。而最令人費解的是,這次所有參與國都用正式國名,只有我國是用「台灣」的名義,但這竟然不是出自於北京的反對,而是這次OOC協辦國──美國的建議。

美國國務院之前認為,這次OOC大會是首次邀請我國政府派遣代表團參加,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建議我方能低調就盡量低調,不但不願我國以「中華民國」名義出席,還「建議」我國,避免在會場內及官方名冊中使用正式國名及國旗等具主權象徵的符號,更應避免提及「總統特使」名銜。消息傳出後,引起國內輿論批評,蔡政府應承受了國內一定的壓力。

經過美台密集協調後,最後達成的協議就是我國不使用「中華民國」,而僅用「台灣」名義參加;不過,外交部還是爭取到環保署長以正式官銜出席,因此外交部就大內宣稱這次是「重大外交突破」。但值得追究的是,這次OOC大會在我邦交國舉辦,美國又是協辦國,為何我國還要如此小心翼翼地「委屈求全」?

原因之一是,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剛舉行第二次視訊峰會。當時美國應不希望在台灣議題上過度刺激中國。原因之二是,美方希望北京能在俄烏戰爭的關鍵時刻進行調停,或至少維持中立,再不濟也不要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值此敏感時刻,美國自然不希望在OOC大會的台灣議題上挑戰中國。

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前不久帛琉總統惠恕仁訪問我國時,隨行的竟然有美國駐帛琉大使。原來,美國希望我國海巡署能夠協助帛琉訓練一支海巡部隊,並協同帛琉監管四周約略與西班牙面積相當的廣大海域。

這次我國特使團一行中也有海巡署官員,而且負有特殊任務,因此才讓美國採取高度審慎的態度,唯恐受到不必要的干擾,而讓我國協防帛琉海域的大計破局。因此一向宣稱台美關係「堅若磐石」的美方這次卻要求蔡政府低調,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我國 #這次 #OOC #帛琉 #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