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民調從原來的絕對領先,到目前已經在誤差範圍,讓國民黨支持者憂心忡忡。藍營有些被過去的高民調寵壞了,國民黨本就不可能好選,接受「有可能輸」的事實,才能創造「最能贏」的過程。

蔣萬安學歷高,形象好,有父祖的淵源卻無驕氣,的確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國民黨候選人。連這樣的蔣萬安選情都陷入膠著,既有「溫良恭儉讓」在社群時代的格格不入,也存在國民黨遲遲未能應對的世代矛盾。

以「中正紀念堂」為例,蔣萬安支持改名,會被藍營長輩看成不肖子孫;支持保存,被年輕世代視為威權象徵;不表態則是保守溫吞,沒有魄力。這樣的「三難」局面,蔣萬安團隊決定先拋出「支持改名」,再在反彈的壓力下退回「只是提出看法」,這樣是既對年輕世代表態,而藍營也還能包容;至於「衝出去又縮回來」的質疑,已經是三害相權下,最輕的影響了。設身處地,還真想不到更好的策略。

但即使是這個最好的策略,黃珊珊的民調還是步步進逼,這已不是蔣萬安個人的問題,而是黃珊珊的布局精準;黃珊珊把自己變成「黨怨接收器」,讓討厭民進黨、國民黨的人,都能當作出口。

最新民調,國民黨支持度剩下14.5%,不到民進黨一半,也領先民眾黨不多;而沒有黨派偏好的中間選民,達到2018年以來的新高38.6%,表示現在「討厭每一黨」才是台灣最大黨。

黃珊珊身為親民黨籍,接民眾黨柯文哲的班,卻要以「無黨籍」參選,就是要針對「討厭每一黨」的票源。對民進黨失望的人可以轉投黃珊珊,對國民黨失望的人也可以轉投黃珊珊,黃珊珊在藍營鐵盤大安文山的支持度直逼二成,可以想見會越來越高,因為「賭爛票」不會被棄保影響。

真正能拉抬台北市長選情的,已不是蔣萬安,而是朱立倫。朱立倫在競選主席時曾對2022立下軍令狀,「目標16席縣市長、六都過半,否則下台負責」,蔣萬安的選舉結果,將很大一部分決定朱立倫的政治生命。

既然某種程度來說,「投給蔣萬安,就是投給朱立倫」,蔣萬安就應該善用朱立倫作為資產。朱立倫是「芋仔番薯」,能融合族群對立;朱立倫的「三環三線」完善了新北捷運路網,有他的新北經驗加持,沒有人會懷疑蔣萬安的治理能力。

相反的,萬一選前朱立倫聲望趨於低迷,黃珊珊當然會跟藍營支持者放出耳語:「你希望蔣萬安勝選,好讓朱立倫繼續領導國民黨嗎?」蔣萬安必須認清,朱立倫的聲望已不是他個人的事,而會影響到藍、白的選票流動,首當其衝就是「三腳督」的台北。

於公於私,蔣萬安,乃至於所有國民黨候選人都應該要跳下來協助朱立倫,作他的後盾。俗話說「當家三年狗都嫌」,現在國民黨這個家,的確是不好當,朱立倫也難以面面俱到,但如果連家都倒了,覆巢之下,還會剩下什麼呢?

(作者為政治幕僚)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蔣萬安 #朱立倫 #黃珊珊 #國民黨 #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