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家長引頸期盼的「輝瑞BNT兒童疫苗」終於在16日抵台,但數量僅有77萬劑,且因到貨時間較預期延遲,因此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坦承,兒童疫苗的開打時程將在520之後,不少家長們只能繼續焦慮煎熬。

憾事頻傳 全因準備不足

近日疫情飆高,單日確診數昨日已突破8.5萬例,甚至多日躍居全球最高紀錄,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更將台灣的新冠風險等級從第2級的「中度風險」調升為第3級的「高風險」。在各國逐漸放鬆防疫規範、打開國境之際,台灣卻被美國列為風險最高等級,實在讓人對台灣疫情的發展感到憂心。

事實上,由於指揮中心的後知後覺,未能及時且有效的規畫,整個台灣已亂成了一團。其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兒童,因為在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中,兒童一直是被忽視的一群,各項防疫物資,包括快篩試劑、疫苗和藥品,乃至於醫院的病房等都嚴重不足,甚至已經有兒童染疫死亡了,指揮中心還因政治考量,遲遲不肯採購家長們較信任的BNT兒童疫苗,簡直就是陷眾多兒童於染疫的風險中。

日前基隆一位2歲新冠確診的男童,因高燒轉送台北榮總搶救,從病發到過世僅有13個小時,令人感到遺憾也不解的是,其中有將近4個小時是耗在聯繫各大醫院何處有兒童重症病床,儘管最後終於送到北榮,仍然搶救不及。指揮中心明顯沒有針對兒童染疫風險「超前部署」,連最基本的兒童重症病床都未能未雨綢繆。

疫情雖還未到高峰,但兒童重症病床已告急,雖然陳時中緊急宣布,35家醫院設置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但醫界仍然認為不能應付所需,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兒童重症醫療資源持續萎縮,承平時期就已吃緊,何況目前國內累計已有超過6萬名0到9歲兒童確診,重症病床根本不足以應付所需。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令人擔心,隨著兒童染疫人數增加,類似上述基隆男童因為找不到重症病床、無法及時得到救治而過世的憾事還是會重演,這將會造成多少家庭破碎、多少父母心中無法挽回的傷慟!

事實上,這些問題事先是可以預期的。CDC的報告指出,在Omicron疫情爆發後,17歲以下的青少年與兒童的住院率即迅速上升,未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或未能及時接種疫苗的0-4歲兒童,情況更為嚴重。

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也表示,美國統計數字發現,兒童Omicron的住院比例高於成人,住院人數是Delta時期的5倍,死亡總數上升3.3倍;他並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輕看Omicron,這絕不能以流感視之,流感的死亡率是0.05%,但Omicron的確死亡率高達0.35%,是流感的7倍。李建璋強調,即使是沒有慢性病的健康兒童,也有可能因Omicron罹患重症。英國的調查報告呈現了類似的情況,即Omicron疫情爆發時,因新冠住院的兒童比例快速增加。

停課反覆 徒增感染風險

疫情發展較台灣迅速的國家明明已提供了各種先例,如果指揮中心夠勤快認真,參考國外的經驗,就該知道一旦Omicron疫情爆發,兒童染疫甚至變成重症、住院的比率就會提高,因此應該要及早準備。遺憾的是,陳時中所帶領的防疫團隊並沒有從國外的情況中學到教訓,台灣的兒童仍在疫情擴散時大吃苦頭。

蔡政府的兒童防疫政策不但相關物資部署落後,且政策混亂,如停課標準不一,中央與地方宛如多頭馬車;而學童停課與否涉及家長需不需要請假照顧,因此政策變來變去,實在令家長無所適從。柯文哲已率先決定台北市國中以下從下周起遠距教學1周,以因應疫情洪峰到來。

指揮中心和教育部連學校該不該停課、該怎麼停課,都難以快速取得共識,而校園確診數又持續增加,因此立法院法制局日前乾脆提出報告,建議高中以下學校宜盡速評估直接停課到5月底,或是到本學期結束的6月底的可行性,不要像目前這樣反反覆覆地停課、復課,反而會增加染疫的風險,也會讓師生和家長徒增困擾。

疫苗接種率偏低的兒童形同防疫的弱勢族群,指揮中心必須盡速盤點兒童防疫資源,除了補充不足之處,還應妥善分配,並縮短重症送醫治療的流程,好好保護兒童免受疫情傷害;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是台灣的希望!

#兒童 #指揮中心 #Omicron #台灣 #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