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原首相暗殺事件,使本來就勝算在握的自民黨獲得了參議院選舉的大勝。現在輿論界的傾向性主張是,無論從民眾的同情感和悲劇英雄情結的角度,抑或從政界的法定動議人數和表決多數的角度來看,日本儘早通過修改憲法來實現安倍遺願,似乎已經成為板上釘釘之事。但是,我認為改憲究竟能否迅即啟動和最終落地,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主要理由有如下三條:
第一,安倍改憲的初心是「擺脫戰後體制」。眾所周知,所謂戰後體制的法理根據是東京審判,和平憲法則是美國佔領政策的結果和象徵。按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改憲的本質其實是削弱日本對美國的從屬性,加強自主地位。然而在美國看來,這就是歷史修正主義或者歷史虛無主義。所以2013年末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不僅遭到中國、韓國的激烈反對,也遭到來自美國的尖銳批評。美國持異議,除了東亞外交的考慮之外,就是要給日本改憲劃出一條明確的底線。
固然,日本改憲還有一個動機,這就是把日美安保條約調整為雙務協議,讓日本履行作為盟國的義務,成為歐美陣營在東方的橋頭堡,也可謂美國慫恿和支持日本改憲運動的初心。然而按照這條思路廢棄或抽空憲法第九條、部分解禁集體自衛權,其實不僅不會加強日本的國家自主性,反倒勢必進一步加強對美國的從屬性。這個悖論正是日本修改憲法的陷阱,也是安倍政治最深刻的悲劇性所在。岸田是否也有「擺脫戰後體制」之志?還願不願意繼續陷於這樣微妙吊詭的陷阱之中?在俄烏戰火蔓延歐洲之後,日本民眾是否真的願意打破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繁榮局面?這裡存在一系列極其複雜而讓人內心糾結的問題。外交經驗豐富的岸田文雄首相當然深諳其中的凶險。
通過電視實況轉播的場景,任何人都會覺得安倍暗殺事件存在蹊蹺。然而深究之後發現,具體負責的奈良縣員警本部長以及日本員警廳長官都是安倍原首相提拔重用的親信,通過對警衛疏忽失職的問責不僅不會引起政界對背後元凶的疑神疑鬼,反倒有可能一舉肅清安倍自己精心安插在要害部門的勢力。另外,嫌疑犯供述的作案動機則暴露了日本政界保守派與韓國統一教會等右翼新興宗教之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勾兌關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民眾對安倍的仰慕,引起圍繞「國葬儀式」的爭議,甚至還有可能使「政教分離」成為改憲議論的新焦點。
第二,即便不再存在來自安倍基於個人信念的政治壓力,岸田根據參議院選舉大勝後黨內和國內的輿情以及國際局勢如果還是要為改憲提速,那也不得不考慮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規模之後的財源問題。基於宏池會的傳統立場和國民的當前優先訴求,麻生和岸田體制早已擺出了高度重視經濟的姿態,政府的權力重心實際上也落在財務省。
因此,在參議院大選獲勝後的內閣的主要任務本來未必急於改憲,而是要進一步提高消費稅率,以便首先化解財政困境,進而通過經濟的新舉措來減少乃至消除民生方面的不滿。
挾參議院選舉大勝之勢的自民黨是首先推動改憲、還是及時實現增稅,這屬於需要政治決斷的問題,究竟怎樣對當務之急做出抉擇並非易事。即便麻生的政治立場右傾,與安倍是惺惺相惜的盟友,也還是不得不面對社會治理的現實。
當然,重視經濟、強調民生、優先增稅與日本改憲強軍之間,倒也並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如果把發達國家的軍工複合體、而不是全球化體制下的新興製造大國理解為後疫情時代景氣復興的引擎,那麼為了經濟的改憲、為了國防的增稅,這種官方修辭倒也是順理成章的。只是這樣一來,改憲的問題狀況就會變得極其複雜,同時追兩隻兔子的做法更容易在政界以及社會激起不同意見的交鋒。
實際上,為了確保執政不受安倍勢力掣肘、建立新的長期政權,從去年秋天開始,岸田首相就與麻生太郎攜手推行「大宏池會」的構想,試圖改變安倍原首相及其主宰的清和會一直君臨政界的構圖。不言而喻,在沒有明確繼承人的情況下安倍突然遭到暗殺,這勢必導致清和會群龍無首、逐漸四分五裂,因而政界的重新洗牌將變得比較容易了。
繼承吉田茂、池田勇人、大平正芳、宮澤喜一傳統的「大宏池會」取代清和會成為自民黨最大派閥,即將進行的執政黨高層和內閣的改造人事自然而然由麻生和岸田全面主導,或許一、兩個月之內這屆長期內閣的政治議程就可略見端倪。
在這次參議院選舉之後,岸田政權將獲得沒有全國大選壓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施政綱領放手一搏的「黃金三年」穩定期。2024年秋季固然還有自民黨總裁選舉的預定,但在參眾兩院維持壓倒性優勢、黨內缺乏有力挑戰者的狀況下,即便有人想通過不同派閥的合縱連橫來策劃讓岸田文雄下台的政治變局,也很難找到適當的契機和抓手。
何況作為在職首相,岸田還握有在後年夏季宣布「解散眾議院進行重新選舉」的撒手鐧,迫使蠢蠢欲動的黨內抵抗勢力不得不為了自民黨整體的勝利,在重新選舉中都通力合作。而在舉黨一致的努力下贏得國民多數支持後,勝選就自然而然也成為對岸田總裁連任的信任投票。在這樣難得的機遇面前,岸田首相理應有強烈的意願和充分的條件來推行打上自己鮮明烙印的內政外交路線,而未必選擇竭力完成安倍念茲在茲的未竟事業。
第三,儘管改憲派在眾議院的議席已經超過三分之二多數,這次參議院選舉的結果改憲派的議席也超過了三分之二多數,所以岸田在國會推進改憲之議的確顯得瓜熟蒂落。但是,應該看到參眾兩院的力量對比關係其實仍有不同,立場相近的政黨之間對改憲具體內容的理解也存在差異,改憲茲事體大、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何況與自民黨形成長達十年之久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一直標榜「和平與福利」的綱領,並不認同改憲派立場,甚至更傾向於擁護和平憲法。對公明黨而言,在2023年春天舉行的地方統一選舉中獲勝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必須加強地方黨組織與作為日本和平運動旗手的創價學會之間的協調,很難把軍隊入憲這樣改憲主張作為競選標語。因此,作為聯立政權合作方的公明黨明裡暗裡都希望改憲能夠從長計議、從緩推行。
另外,為了防止在安倍暗殺事件衝擊下政界失去平衡,岸田政權不得不提防菅義偉前首相、政敵石破茂、河野太郎以及政界未來明星小泉進次郎等黨內非主流派攜手形成較強大的反對陣營,將更加謹慎地維護在年逾81歲的麻生太郎鼎力幫助下漸次形成的「大宏池會」勢力圈的整合成果,還會適當收編從清和會游離出來的派閥骨幹,當然也要更加謹慎地維護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所達成的各政黨之間微妙均勢關係。
是否真正推進改憲動議,或許將視黨內外政治力量對比關係以及國際局勢的演變趨勢,謀定而後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改憲的動力很可能將從繼承一代名相安倍遺志的悲願,逐漸蛻變成如何防止政局進入群雄割據狀態的一種微妙的平衡感覺,因而改憲的作業也可能終將呈現出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特徵。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