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9大為解放軍定下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明確目標,但美國國防智庫與軍事專家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克服2個與人的因素相關的核心弱點:一是缺乏複合型軍事人才,二是缺乏受過高等教育、訓練有素的士兵。
美國國會所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多年以來對美國的中國政策有重大影響力,在本月20日舉行的「世界一流軍隊:評估中國的全球軍事雄心」的聽證會上,美國的中共軍事專家指出,中共要打造「世界一流軍隊」,最核心的弱點是人的問題。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主任菲力普‧桑德斯(Phillip C. Saunders)在聽證會上表示,共軍要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硬體與組織方面沒有那麼大問題,其最大限制是在人的方面,共軍缺乏足夠的參謀、聯合作戰指揮官,這是目前最不足的地方。以陸軍軍官為例,在晉升副指揮官之前,所有的活動都局限在一個戰區內,這是個很有限的視窗,只能了解陸軍的運作,卻不了解其他軍種的狀況。而沒有更廣闊的視野,就不知道如何指揮聯合作戰部隊。
報導說,加強聯合作戰能力是共軍改革的重點。桑德斯與蘭德公司的專家合寫的《中共軍改評估報告》中說,「實現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部分是培養一批複合型指揮官,但中國目前極度缺乏此種軍事人才。」要實現聯合作戰能力,共軍必須改變人事、晉升以及工作輪換的體系,這對共軍來說是破壞性的調整。此外還有個組織文化問題,一支列寧主義的部隊習慣由上而下領導,部隊就缺乏充分利用戰地資訊、採取主動的能力,這也是重大障礙。
報導說,缺乏訓練有素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士兵可能是共軍實現「世界一流」目標的另一個障礙。習近平多次提到這個問題,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並全面提高辦學育人水準,為強軍事業提供人才支援。
五角大廈在5月份提出的《中國軍力報告》說,大陸在人工智慧、先進機器人以及量子計算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蘭德公司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指出,現在的挑戰是如何滿足現代戰爭所需要的技術過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事問題。共軍追求聯合作戰能力,就意味著士兵要更多的瞭解各個軍種、武器系統以及傳感器的能力。
蘭德公司2016年的一份題為《中國未完成的軍隊轉型:評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短板》報告引述許多軍事作家和觀察家的說法稱,共軍的主要弱點來自於組織結構的缺陷,讓共軍人員素質難以達到有效執行任務所要求的水準。
報告指出,人力資本領域的弱點包括: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和技術熟練程度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短板;以及腐敗、士氣和敬業精神等問題,譬如難以接受軍紀和保持行動安全。尤其針對未來戰爭中至關重要的海軍、空軍和資訊化為主導的戰場形式中,共軍人員在整合新型作戰裝備並將其轉化為實際作戰能力上仍然存在欠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