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3年上映的動作電影「第一滴血」(Rambo First Blood),是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的銀幕代表作之一,這部翻拍自1972年美國動作派驚悚小說家大衛莫瑞爾(David Morrell)同名小說,原意是一部社會控訴電影,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藍波」(John Rambo)的形象,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超級英雄,是硬漢、特種兵的代名詞,而且影響力流存到今天。以下是軍事網(Military.com)所收集到,與藍波有關的8件事。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卡穆拉族游擊隊,他們沒有制服,但會以藍波的紅頭巾為標誌。(圖/bhutadarma)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卡穆拉族游擊隊,他們沒有制服,但會以藍波的紅頭巾為標誌。(圖/bhutadarma)

1.「藍波」幾乎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神

巴布亞紐幾內亞不是個富裕的國家,當地人觀看電影和電視的渠道有限,但是約翰·藍波的形象,已經融入了島嶼國家的民間傳說。

在當地人卡穆拉族(Kamula)的民間傳說裡,藍波是個偉大的機槍兵,曾經參與布干維爾島(Bougainville)的戰爭長達10年,然後在戰爭結束後,悄然的離開戰場。但是他沒有走遠,要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爆發,藍波會回來,保衛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卡穆拉文化中,藍波成了傳說的守護神,是男子漢的代表。 當地游擊隊就叫「藍波斯」。

文章來源:Rambo live again in Papua New Guine
在電影上映後,特戰刀成了藍波的代表配件。(圖/Anabasis Investments)
在電影上映後,特戰刀成了藍波的代表配件。(圖/Anabasis Investments)

2.原著故事中沒有「藍波刀」

在大衛莫瑞爾的原著小說《第一滴血》中,沒有描寫藍波身上攜帶有任何形式的生存刀,更不用說一個利用這把刀對抗壞警長威爾了。不過電影編劇認為,威爾總要找到一個理由拘留藍波,「帶刀」在法規上是一種模稜兩可的拘留理由,同時刀子也成為後續情節的伏筆。然而,電影上映後,生存刀成了熱門潮流物品,連相似的刀子都被稱為「藍波刀」,這樣的發展則出乎所有人意料。

3.最初,藍波並不是殺手

在1983年的第一集《第一滴血》(First Blood)中,藍波沒有殺死任何人。整部電影中只有一人死亡,而那起事故是偶然發生的,一名狂熱的警察在直升機上射擊藍波,藍波拿石頭回擊導致直升機晃動,警察才摔下直升機身亡。

在隨後的續集電影中,藍波的殺敵數不斷增加,在《第一滴血續集》((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中,藍波解決了76名敵軍,在《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殺敵數是132名。至於《第一滴血第四集》(John Rambo),他似乎只花了0.5卡路里的熱量,就解決了整旅的緬甸軍隊。

4.史特龍討厭《第一滴血》的初剪版

《第一滴血》的初剪版長達三個半小時,史特龍覺得內容冗長又沒重點,而且對話非常糟糕。他決定購買這部電影,並按自己的意思重新剪輯,將這部電影的大部分冗長的對話都刪除了,最後的成果是93分鐘版本,也就是現在所看到的。

史特龍的拳擊片「洛基4」,摧生了終極戰士,有趣的是,原本在洛基系列裡的美國拳手阿波羅克里德,在終極戰士當中也有演出。(圖/20th Fox)
史特龍的拳擊片「洛基4」,摧生了終極戰士,有趣的是,原本在洛基系列裡的美國拳手阿波羅克里德,在終極戰士當中也有演出。(圖/20th Fox)

5.沒有藍波就不會有終極戰士

終極戰士(Predator)是1987年,由阿諾主演的戰爭、驚悚、科幻片,攜掛著各種外星武器,又會隱形的終極戰士,日後也成了重要的經典銀幕角色,然而這部電影的源起也和藍波,或者說與洛基有關。

1985年,《洛基4:天下無敵》(Rocky IV)上映,美國拳王洛基·巴波亞(Rocky Balboa)面對的是蘇聯拳王伊凡·德拉戈(Ivan Drago,由杜夫朗格林飾演),好萊塢沒人能確定洛基的下一個對手是誰。幾個編劇開著玩笑聊這個話題,有人信口說「洛基下一個對手恐怕只能找外星人」。結果編劇兄弟組吉姆、約翰·湯瑪斯(Jim Thomas&John Thomas)開始思考這個想法,並寫了一部混合洛基與藍波形象的電影,史特龍覺得這想法太亂來了,沒有接演。於是湯瑪斯兄弟找了同時期的另一位猛男,也就是阿諾來接演,後來劇本再經過幾次修改,就成了現在我們熟知的終極戰士。

阿諾說,他在終極戰士電影中拿的野戰刀,比藍波的刀要大多了。

6.原本藍波要由約翰屈伏塔扮演

想像一下,如果史特龍不加入編劇與演戲,今天的動作電影將是多麼不同? 第一滴血在選角階段時,曾考慮由約翰屈伏塔來演出,不過後來史特龍的名字被提出以後,就取消了這個想法。

據說屈伏塔也可能演出捍衛戰士,扮演獨行俠 。

蒙大拿州林肯縣的亞瑟約翰藍波,為了拯救他的同袍而犠牲生命。(圖/美國陸軍)
蒙大拿州林肯縣的亞瑟約翰藍波,為了拯救他的同袍而犠牲生命。(圖/美國陸軍)

7.越戰時期,真實的約翰藍波:

在越戰時期,美軍確實有一名藍波,他叫亞瑟·約翰·藍波(Arthur John Rambo),是美國陸軍第11裝甲騎兵的砲兵。1969年11月26日,他的裝甲車被多枚火箭榴彈(RPG)多次擊中而殉職。

藍波的最後一戰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他的裝甲車先為其他同伴開路,然後被一枚RPG擊中,車輛還在燃燒,他選擇讓其他車輛先走,他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但該車又被2枚RPG擊中。

這位藍波被追授銀星勳章。

第一滴血結尾

8.原著小說裡藍波死了

多數的觀眾與影評都同意,《第一滴血》的片尾,藍波老兵對美國社會的控訴,升華了全片的主題,這完全是史特龍的貢獻。

大衛莫瑞爾的原著小說裡,藍波試圖攻打警察局,他殺死了幾名警察,但也中彈身亡,據說原本電影的結尾也是樣子的。還記得剛才講到史特龍買下電影,並重新編輯嗎?史特龍決定把電影片尾重拍,他不用小說與劇本的原始結尾,取而代之的是,史特龍問了幾位越南軍醫,他們在返國後遇到了什麼麻煩,就成了電影結尾中的經典講話,讓全世界都知道老兵的心聲。

那部原始電影聽起來很糟糕,感謝上蒼,感謝史特龍。

文章來源:8 Even More Incredible Facts About 'Rambo'
#第一滴血 #藍波 #史特龍 #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