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蘭花花瓣形狀的基因,竟同時具有調控花色及花期能力。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楊長賢團隊,5年前提出調控蘭花唇瓣形成原因與機制的「花被密碼」,之後進一步針對該組基因研究,發現若控制其中不同染色體,竟兼具調整花朵上花青素多寡及花期長短的功能,此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
楊長賢拿起花瓣形狀相同、但顏色略有差異的蝴蝶蘭說,該品種蘭花原本是淺紫色系,多年前研究團隊針對其花瓣形狀進行研究,並於5年前發表一組可調控蘭花唇瓣的基因「花被密碼」,該基因是為蛋白質四聚體的複合體,可透過調整唇瓣大小方式調控花朵形狀。
此成果獲發表後,研究團隊不中斷,接著又針對該「花被密碼」基因深入研究,發現其中的4組染色體除可調控唇瓣、花萼與花瓣形狀,竟還可控制花朵顏色,楊長賢說,團隊將「基因靜默載體」注射進其中1組染色體後,長成的花朵顏色竟較原本淺,透過持續實驗、對照,發現該染色體可調控花器中的花青素含量,進而控制花朵顏色變深或變淺。
此外,研究團隊也針對「花被密碼」基因中的另組染色體研究,又發現其可調控花萼花瓣老化時機,若以「基因靜默載體」注射,則可使花朵提早老化,楊長賢說,以此推斷,若讓該組染色體能持續表現,則具有延長花期的效果,且此種「基因靜默」的調控方式不會改變原本基因,相較育種得花費7、8年時間,此方式改變顏色、花形只需要2個月。
楊長賢強調,研究團隊針對「花被密碼」基因的調控是研究花朵發育領域的首度發現,破解「蘭花之謎」,在國際花卉研究的領域上有著突破性的貢獻,大幅提升台灣在蘭花研究上的國際能見度,他希望透過研究建立蘭花基因密碼的地圖,未來可依照此地圖創造出獨特的蘭花形狀與顏色、花期。
興大校長薛富盛則指出,蘭花在台灣、亞洲都有相當歷史,更是台灣的產業之光,其種類繁多,部分蘭花品種花期更長達數月,透過研究其基因的方式可掌控顏色、延長蘭花壽命等,對台灣蘭花市場有相當助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