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就是市議員選舉,南市府民政局16日在議會臨時會提出專案報告,針對議員選區畫分聽取議員意見,上次選舉首度採大選區制,引發關注,昨日出席的市議員多數傾向恢復小選區制,包括藍營、小黨及無黨籍議員,甚至少數綠營議員都有「異見」,市議員蔡淑惠說,6都只有南市採大選區制,拒當試驗品。
縣市合併後,台南市原有18個選區,2017年時選委會以選區沿襲已久,規模大小不一、應選席次多寡不均、且半數選區沒有婦女保障名額等因素,將其合併為13個選區,明年底又要選舉,選委會日前發文徵詢市議員、政黨及市府相關單位對選區畫分看法,意見各異,16日民政局也在議會臨時會提出專案報告。
國民黨市議員蔡育輝表示,4年前調整選區,是當時的市長賴清德為了選舉利益考量,蔡育輝認為,大選區表面上看起來人數多、機會大,但候選人其實得有政黨奧援或經濟後盾才有優勢,這也相對壓縮政治新人或素人出線的機會,還是改回小選區較佳。
選區擴大,使得選民服務難度更高,國民黨籍議員洪玉鳳指出,當初合併選區時,市議會在公聽會上以壓倒性表決反對,但中選會、南市選委會卻把民意當成「狗吠火車」堅持調整,縣市合併前約1萬8千人就有1席議員,合併後每3萬3937人才選出1席議員,議員負擔越來越重,對市民也是一種懲罰。
民進黨市議員陳怡珍說,選區調整後,反而造成立委與市議員選區不一致現象,增加選民服務上的困難;無黨籍市議員許又仁表示,南市立委席次增加、選區縮小,而市議員選區卻反而擴大,他建議可將市區選區擴大、席次增加,偏鄉則縮小選區、減少席次。
南市府民政局長姜淋煌解釋大選區制有利婦女保障名額,也遭多位女議員「吐嘈」,表示自己能靠實力選上,姜淋煌說,會將議員意見轉達,至於能否調回「小選區」,得由中選會決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