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特聘研究員畢內戴克(Hans Binnendijk)警告,中國大陸持續崛起,吸引美國的大部分注意力,恐讓歐洲國家獨力因應強大的俄羅斯威脅;且雙方對抗產生的餘波,更會對歐洲,甚至全球造成重大影響。
畢內戴克指出,「大西洋理事會」近期發布《中國大陸計畫:跨大西洋戰略競爭藍圖》(The China Plan: A Transatlantic Blueprint for Strategic Competition)報告,稱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其投入軍事發展的資金也不斷增加,加上在印太區域的地主優勢,已對美國駐防該區域的部隊構成重大挑戰。由於美國國防預算不太可能大幅增加,這將使其將更多資源轉移至印太,相對放鬆於歐陸針對俄羅斯的準備。
若美中繼續於東海、南海、台海等地競爭,進而爆發軍事衝突,歐洲國家也無法倖免。不僅因為北約(NATO)集體防禦條款可能被觸發,歐洲也將遭遇中國大陸的經濟攻勢影響;且在美軍向印太區域集中兵力的同時,歐洲恐將獨力面對伺機而動的俄羅斯。
另外,中國大陸和俄羅斯愈來愈深入的國防合作,也將對歐洲安全構成威脅。雖然兩國可能不會組建防禦聯盟,但結合中國大陸在新興軍事領域的優勢,和俄羅斯歷史悠久的國防工業能力,將有效提升雙方戰力,使其在對外軍事行動上獲得更強大的自信。
而中國大陸發展反衛星能力、以「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大範圍國家、挑戰現行海洋秩序的行為,不僅對歐美等仰賴全球貿易的國家構成經濟隱患,更將持續增強中國大陸的國力,為其進一步改變世界秩序的目標奠定基礎。
儘管面對上述威脅,但歐洲目前對中國大陸威脅的認知,多還停留在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安全性等狹窄面向。畢內戴克建議,北約國家應增強自身防衛能力,讓美國能更集中精力於印太區域;公開宣示可能採取的政治與經濟措施,嚇阻中國大陸主動攻擊印太區域美軍的行為;並限制中國大陸在北約國家的戰略性投資,以免在危機來臨時妨礙該組織迅速作出決策;以及加強與亞洲區域盟友的聯繫等。這些防禦性手段不會引起過大反彈,但能有效減少印太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對俄羅斯的嚇阻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