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為「台兒莊大捷」的83週年紀念日,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表示,這場戰役是自盧溝橋事變後,國軍首次取得的重要軍事勝利,對中華民國、對國民黨都值得紀念,也闡明一概念,弱勢者面對失敗,必須堅強忍耐,團結合作,才談得上在來日「積小勝為大勝」的可能性。
左正東說,八十三年前的今天,在山東西南小鎮台兒莊,國府軍隊擊敗向徐州進攻的日軍,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台兒莊大捷」。這場戰役是自盧溝橋事變後,國軍首次取得的重要軍事勝利,全國士氣大振,大半年的艱苦抗戰首次出現勝利契機,歷史學家塔奇曼(Barbara Wertheim Tuchman)更在《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45)一書中,將此次戰役稱為「日本建立(現代)陸軍以來第一次顯要敗仗」。
左正東表示,因教科書介紹過,從小對台兒莊大捷耳熟能詳,民國六十年代中影巨作「英烈千秋」,其中一段提到張自忠對台兒莊大捷的貢獻,後來看大陸拍的「血戰台兒莊」,更覺得這場戰役可歌可泣。當年裝備嚴重不足,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派系的各路軍隊,在桂系將領李宗仁的指揮下,居然打敗裝備精良、銳不可當的日本軍隊,極為不易,展現中華民族保家衞國的堅強意志。
台兒莊大捷後,國民政府頒發八枚青天白日勳章,第一波頒發給孫連仲和湯恩伯,孫連仲率領以西北軍為班底的第二軍團軍,固守台兒莊,浴血奮戰,死守不退,消耗日軍大量戰力,後來湯恩伯率領第二十軍團從日軍後方進攻,雙方裡應外合,終能戰勝強敵。此外,原本在中原大戰之中結仇的龐炳勳和張自忠,捐棄成見,通力合作,在臨沂先重創日軍,為台兒莊大捷奠定基礎,更傳為佳話。
左正東說,這場戰役對中華民國、對國民黨都值得紀念,專研中國近代史的李君山教授特別撰文回顧台兒莊大捷的歷史,他從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弱勢者面對失敗,必須堅強忍耐,團結合作,選擇戰場,伺機而動,才談得上在來日「積小勝為大勝」的可能性。當年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堅苦卓絕,終至勝利,這是中華民國歴史的光輝篇章,也是中國國民黨黨史的光輝篇章,國民黨黨員應該牢記。對參與抗戰的國軍將士,他們用鮮血生命留下抗戰史詩,我們更不能忘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