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表示,在供應鏈管理中,透明化已成為管理階層必須注意的關鍵議題,才能使企業成長並控制風險,供應鏈透明化主要是提高供應鏈中企業內部採購、製造與倉儲流程、供應商製造、品質控管與配送過程,以及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所有影響價值提升的攸關資訊能見度、可追溯性及透明度,其實現方式則是在整個供應鏈中收集與共享資訊,並傳達給經授權的內外部利害關係人。
劉彥伯指出,根據《KPMG全球供應鏈調查》中顯示,70%的受訪企業認為其供應鏈非常複雜及困難。C level針對供應鏈及風險管理的八大觀點:57%認為難以體認企業會面臨到的風險範圍、56%沒使用即時回報的系統追蹤機制,50%表示採購工具的支出不到總支出的10%、29%認為沒有正式的機制來控管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29%表示其企業沒有控管業務流程之風險、27%相信原物料價格存在「幾乎肯定」的風險、13%表示對供應鏈點對點具有完整的能見度,最後,在衡量供應鏈透明度時的利益衝突及特定需求無法得到量化,C level則認為比例增加。劉彥伯表示,這代表企業無法掌握上游供應鏈不透明的運作,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甚至是供應鏈中斷。
劉彥伯說明,這兩年台灣製造業面臨的斷料問題,很多企業認為是因為大廠囤積或宅經濟造成的原物料短缺。因疫情限制移工入境更讓原本就短缺的現場勞工雪上加霜,企業很多的訂單交貨排程已經排到2022年底,今年已經無法再接單,這是一個全球產業因供需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塞車現象,必須系統化的讓供應鏈情報透明才有機會緩解。
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劉彥伯指出,疫情導致邊境封鎖與停工,汽車製造業的供應鏈一開始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組車製造現場的零庫存造成停工待料,導致現金流不足。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執行副總林嘉彥則說,許多台灣的廠商選擇擴增海外生產基地或供應鏈生態系,會考慮非常多的條件,包括當地的土地取得成本、勞工薪資成本、稅務優惠、配送成本以及環保法令規範、文化衝擊評估等等。KPMG建議可以採用價值鏈管理優化方法,來評估企業設置共享服務中心或稱營運總部、總管理處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輔以全球資產配置與設廠流程、人力優化的方法,協助企業優化供應鏈。
林嘉彥認為,企業在評估海外生產基地或研發據點或甚至是海外業務銷售模式,其經銷體系、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物流配銷、發貨倉庫等,必須考量關稅、匯率波動、移轉訂價、企業稅、員工薪資稅以及各種附加成本,兼顧最佳的整體成本,尤其各國都對「經濟實質」更加重視,利潤必須在價值創造地被課稅,此趨勢強化了租稅管理政策與價值鏈管理優化的連結。
近期G7也積極推進全球企業最低稅負等新制度,歐盟也在推行公開國別報告,要求企業對公眾等利害關係人揭露更多稅務資訊,這些新措施都可看到各國政府對加強租稅的透明度的要求不斷提高,故現在租稅政策管理跟供應鏈管理的連結更深。
從企業風險管理與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劉彥伯認為,供應鏈所有的利害關係人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氣候變遷與碳中和的議題,許多的跨國知名企業要求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要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對於職場環境、福利政策以及原料的追溯鑑別,甚至是採購團隊的操守、文化與人道都是檢覈的重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