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距今12年,連日豪雨又造成各地災情,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等人今天召開線上論壇指出,每逢天災重建都造成政府龐大負擔,將研擬推動建立保險制度,以達到分散鉅額損失風險及強化公共建物抗災能力。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陳素月、張宏陸、伍麗華今天邀集學者專家與業者共同召開「以保險機制強化抗災財政力」線上論壇。
鍾佳濱指出,2009年8月6日肆虐全台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公共設施損失1500多億元。政府後續制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並編列1165億特別預算進行重建復原工作。如今事件已過了12年,政府建立災害防救系統且每年花費總計600億元左右預算來維持。
然而,媒體報導,最近西南氣流帶來的連日豪大雨,仍讓高雄市桃源區的「希望之橋」明霸克露橋被暴漲溪水沖斷,光是估計損壞金額就達約3千萬元;不只如此,南投「蟒蛇彎」路段更遭巨石斷頭也斷路,凸顯了公共建物對天災的耐受力不足,及災損金額的龐大。
他說,台灣同時位處地震帶及颱風密集路徑帶,必須對天災防範作更充分的準備,為了因應未來頻率越高、損失越重的自然災害,如何透過國家財務規劃,建立保險制度以達到分散鉅額損失風險及強化公共建物抗災能力是重要的課題。
他以這次豪雨造成的農損為例,到昨天為止已超過4億元,農業保險中的木瓜品項,每公頃最高可領到32萬6000元,但如果以目前農委會所定災害現金救助,1公頃只能付到7.5萬元。如果透過保險來強化,在中央與地方政府補助後,農民實際只付出一點點,就能得到更多保障,這是一個三贏的政策。
立委伍麗華表示,她連日來赴各地勘災,發現在偏鄉很多不容易被看見的地方,其實災損最多,但國家財力有限,很多地方沒有辦法被完全照顧到,未來如何去減輕這種天災復原工程的財務負擔,是非常急迫的問題,她個人非常期待在公共建設基礎建設也能有保險。
立委張宏陸認為,這部分應分成兩部分去思考,一是災害預防,二是救災部分,目前都缺乏跨部會的合作,台灣很多救災工作的處理並沒有把經驗累積起來,讓下一次可能發生的災害做到更好的預防,這一點,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必須要搭配,救災才會有更有效率。
此外,他說,台灣目前的公共工程建造完成後,幾乎都沒有保險,這一點要去思考檢討。過去莫拉克風災、九二一大地震等,產險填補比例非常低,所有損失都必須靠中央政府籌措。
不過,台灣保險市場沒有那麼大,張宏陸建議可以透過債券發行方式,由政府主導去跟區域合作,更容易達到我們所想要的目標。
與會學者專家則建議,減災防災重點應該是事前的防範準備,亦即必須建立事件的風險管理控制,保險機制的運用重點並不是在於理賠,而是要用在怎麼教育民間或是公務部門去減少損害發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也建議,未來可透過立法手段建立自我保險機制,類似像地震基金會的方式,平時預付保費,如果真的發生災害,才能夠得到合理的保險分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