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盧碧颱風引進西南氣流降下豪大雨,造成中南部水患及農業損失災情嚴重,甚至颱風前菜價就先飆漲20%,高麗菜一顆飆破200元,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賴香伶今表示,政府除啟動現金救助、災損補貼,應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並強化農業保險機制。對此,農委會回應,目前天氣已好轉,若持續穩定,預估8月下旬菜價可回穩,未來將持續輔導農民利用冷鏈機制,並研擬因應極端氣候農業輔導戰略。
張其祿指出,台灣市場小,一有風吹草動,價格就容易受影響,尤其是颱風前夕或豪大雨過後,農產價格容易受到影響,因此要加強農產品的儲存、加工與銷售,分攤價格遭到操縱或波動的風險。
張其祿表示,農委會15日提出的農業損害報告內容提到,極端氣候導致的災害熱點以嘉義及高雄地區首當其衝,以屏東、高雄及台南、嘉義的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區域農產冷鏈體系,或許是可行的策略,呼籲農委會能提出完整的面對極端氣候的農業戰略規劃。
賴香伶說,依據農業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20年平均每年約123億元的農業天災損失,卻遲遲沒有建立大數據庫,農委會應成立專業風險評估部門,針對各類災損提供事前預防性計畫,而不是等到發生損害才來讓辛苦的農民四處陳情尋求救援。
民眾黨團表示,農民過去都是靠政府補貼,但面對天災僅一直補貼,也非根本之道。在各種區域冷鏈體系及供需調節機制建構的同時,更要提供透明資訊揭露,鼓勵農民避開風險,徹底解決生產過剩或者造成價格劇烈浮動的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