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當局一連串對大陸企業治理整頓,主要更針對互聯網巨頭、大陸補教業、房地產活動,以及遊戲產業,都對於阿里巴巴、騰訊甚至是滴滴出行等大型公司有重大影響,甚至20日再對白酒企業提出防止炒作行為祭出新規,讓許多外國投資人對於投資大陸市場出現擔憂情緒。不過,仍有不少投資人看好新興市場發展,開始增加一些排除大陸市場的ETF關注並買進。

iShares 安碩 MSCI 新興市場 (不含中國)ETF(美股代號:EMXC)規模約12億美元,在本周二(17日) 美股午盤後成交量超過 160 萬股,而3個月平均成交量約為 20.1萬股。據nasdaq.com引述外國財經媒體報導數據,MSCI 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 0.79%,同時標普500指數上漲 19.55%,EMXC 則是在8月吸引3.048 億美元資金,這也是該檔ETF在4年前創立後,最大單月淨流入資金規模。

美銀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表示,雖然美國投資人看衰大陸市場,因為政策動盪影響這些大陸科技巨頭的營運前景,但從長遠來看,新興市場仍具有龐大潛力,包括有利的人口結構、現代化潛力和更好的估值表現,受惠於國際貿易恢復、美元疲弱以及全球寬鬆政策等。

從EMXC的成分股來看,截至2021年7月30日,最大成分股為台灣的台積電、占比9.76%,其次為南韓三星電子、占比6.25%,接著是巴西淡水河谷(1.6%)、印度信實工業(1.54%)等,台灣企業占總體約22.07%、南韓企業占比20.66%,光是台韓就占比超過4成,印度則是16.29%,主要產業集中在資訊科技、金融以及原物料類股,占比超過6成。

雖然亞股近期受到Delta病毒肆虐,以及美國聯準會即將Taper預期,台股近1個月下跌6.4%,韓股也走跌4.83%,但今年以來都還維持超過9%、近4%漲勢。但跟陸股、港股今年以來分別走跌2.16%、9.55%相比,仍維持一定漲勢。

至於追蹤整體新興市場的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美股代號:EEM〉,目前規模303億美元,今年以來已經下跌4.73%,前5大成分股為台積電、阿里巴巴、騰訊、三星電子以及美團;追蹤大陸市場的iShares MSCI中國A股ETF〈美股代號:CNYA〉目前規模為6.27億美元,今年以來股價下跌3.28%;追蹤大陸科技股的Invesco中國科技類股ETF〈美股代號:CQQQ〉,規模15.49億美元,今年以來更是下挫23.06%。

除了EMXC,包括Alpha Architect自由100新興市場ETF〈美股代號:FRDM〉、WisdomTree新興市場高股利小型股ETF〈美股代號:DGS〉等排除或是陸企占比很小的ETF也開始獲得關注,美銀報告也指出,這些非大陸市場的新興市場將貢獻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約3分之1,但這些標的在大多數的投資組合占比太小,僅占全球市值約12%,預計未來將持續提高。

#台積電 #ETF #新興市場 #美股 #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