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由陳耀昌原著《傀儡花》改編、曹瑞原執導、黃世鳴編劇,公共電視現在正強推的旗艦大戲《斯卡羅》,最近引起各界對於卑南族與排灣族歷史的討論,意外引起日治時期「鹿霧事件」真相的關注。
歷史作家、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在《聯合報》撰文指出,先前有研究發現,布農族人對霧鹿事件的記憶是日本官方設了陷阱,發動對布農族的屠殺;但是日方記載卻是日本人保護布農族免於被其他原住民族殺害。一個事件,雙方說法居然南轅北轍。
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發生霧鹿事件,事後總督府為貫徹「理蕃政策」,決定重新打通清朝時期吳光亮總兵開通的八通關越嶺道路,在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正式動工,全線於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完工。
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發生「大關山事件」。總督府在當年運了幾尊大砲上山,目前還有一尊留在身上被稱為霧鹿古砲。
賴祥蔚指出,這批大砲的來頭是先前日俄戰爭時,俄羅斯帝國在西伯利亞最新生產的武器,結果戰敗,帝國崩解促成蘇聯興起,大砲等武器則被日本擄獲,來到臺灣幫助總督府貫徹理蕃政策。
《斯卡羅》的歷史真相引起很多討論(照片取自《斯卡羅》臉書粉絲專頁),賴祥蔚認為能引起各界對原住民歷史的關注,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好事,至於霧鹿事件的真相又到底是什麼?有侍更多努力才能釐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