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翠鳥野放檢傷。(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三趾翠鳥野放檢傷。(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燕鴴野放。(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燕鴴野放。(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燕鴴野放檢傷。(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燕鴴野放檢傷。(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野鳥學會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2019年3月剛成立,收容救治再放回大自然的野放比率僅31%,2年來逐年成長,如今已達37%,遠高於全國平均值30%,獸醫師吳珈瑩提醒,野生動物本來就生存在野外,不是所有受傷的動物都要積極侵入性醫療,檢傷評估後重回大自然,才是最終目標。

野鳥學會非營利野動診所今年到8月底總共收容1356隻野生動物,受疫情和三級警戒影響,民眾較少外出,整體數字較去年同期少了300多隻,其中收容救治野放回大自然的509隻,野放比率37%,分析收容原因發現,繁殖季節落巢的鳥類最多達249隻,其實大部分可以留在原地,待鳥媽媽尋回即可,刻意帶回,反而讓雛鳥提早離巢,並非上策,呼籲可先觀察周遭,放置鄰近安全處。

分析也發現,遭犬貓攻擊的野放率最低,只有27%,吳珈瑩表示,動物要適應殘酷的野外生活,自癒能力都比人類強很多,會被人類發現或抓到,基本上病情都已經相當嚴重,她也提到,診所初期經驗較為缺乏,設備人力有限,除透過公益募款增設照養員、添購設備,獸醫師也在4000多個案例的經驗累積下,掌握桃園地區野生動物的習性及傷病狀況,才能給予野生動物適切的照護,提高返回大自然的機會。

野鳥學會總幹事范卓昭表示,不是所有受傷的野生動物都要做到積極侵入性的醫療,對動物才是最好的,畢竟牠們本來就生存在野外,診所無法給予相對於野外的營養及環境,因此透過野放檢傷評估後,儘早讓牠們回歸大自然才是野動診所救傷的目標。

吳珈瑩也直言,野生動物除了自然淘汰以外,受傷通常與人類有關,像是窗明几淨的玻璃就常常會讓野生動物撞擊受傷,公園剪枝修樹或是冷氣維修保養,也會造成整個鳥巢掉落或無家可歸,另外人為的不當飼養或許出於善心,但可能不了解習性,反而會害了牠,呼籲愛牠就不要傷害牠,民眾如果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可撥打1999,野鳥學會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可以線上諮詢,給動物們最妥適的照護。

#野生動物 #診所 #野放 #受傷 #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