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印去年爆發流血衝突後,雙方設法降低緊張,但至今似乎無解。超過100名解放軍8月30日據說越過東拉達克(Ladakh)中印未定邊界「實際控制線」(LAC),深入印度領土約5公里。
據《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網4日報導,儘管他們在當地待了3小時,並破壞包括橋梁在內的基礎設施,但印度部隊並未加以挑戰或驅離。
這類重大「入侵」事件照理說應該引發印度地面部隊回應,或起碼政府官員聲明,但新德里至今尚未針對相關事件公開發布聲明。不過,印度官方沉默並不令人意外,去年新德里和中方邊境緊張,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戰略中,否認和沉默已成了要素,而這與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態度迥異。
去年4月,中方開始在東拉達克集結部隊,並進入印度幾個邊境據點好幾公里。雖然去年5月媒體廣泛報導,指出解放軍增兵,全副武裝,並在實際控制線的印度這一側搭建帳篷,但印度政府卻駁斥了報導。
印度陸軍司令納拉瓦內(Manoj Naravane)輕描淡寫地說,這這不斷升高的危機是「暫時而短期的對峙」。的確,就算去年6月15日加勒萬谷(Galwan Valley)中印流血衝突導致20名印度部隊與4名解放軍喪生後, 莫迪卻在全黨大會中說,中方既沒有入侵印度邊界,也沒有佔領任何哨站。
莫迪想要占上風,力挫在野黨,把自己塑造成能掌握邊境局勢的人,可是卻讓中方占領印度土地,削弱了印度在會談中的地位。
他在全黨大會上大聲說,「今天我們有沒人能覬覦任1吋領土的戰力,印度部隊具有能馳赴多個地區的戰力」。然而,地面的現實卻截然不同,印度正在邊境上一步步退讓。中印間至今舉行了12輪軍長級會議,但只在少數衝突點撤軍,而過程卻對印度不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