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普遍存有對B肝防治迷思,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肝炎中心蘇東弘醫師表示,坊間常聽到的錯誤觀念,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不需治療、作息規律不熬夜就不用擔心惡化成為肝癌等。

事實上,B型肝炎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日常舉動包括被蚊子叮咬、同床共眠、同鍋共食、上廁所和擁抱親吻等,都不用過度擔心。不過,若因母子垂直傳染,或其他血液、體液接觸而感染,則要提高警覺,及早檢查和追蹤、治療。

(圖/今健康提供)
(圖/今健康提供)

一旦確診,蘇東弘醫師表示,即使身體無症狀、早睡早起、肝功能指數和胎兒蛋白數值正常,B肝病友仍需積極用藥,定期監測B肝病毒量與肝纖維化程度,將病毒量壓至最低,有機會讓肝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演變為肝癌風險。

●控制B肝如同慢性病 定期追蹤、治療防肝癌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肝病中心許耀峻醫師表示,B型肝炎病毒只要存在人體內,隨時都會危害肝臟健康。目前B型肝炎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因無法完全治癒,因此患者需像控制高血壓一樣,每天規律用藥。

(圖/今健康提供)
(圖/今健康提供)

國際醫學共識及指引建議,病友只要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且肝纖維化達中級(F2),即應該積極治療、持續用藥。但是,國內現行健保條件嚴格,針對B肝患者給付用藥規定為連續兩次檢查,每次檢查間隔3個月,病毒量皆需超過20000 IU/mL且嚴重肝纖維化(F3)。

許耀峻醫師表示,非常高興政府於今年3月放寬健保給付條件,嘉惠更多病友治療、遠離肝癌風險,希望能夠繼續逐步放寬,避免在診間看到更多遺憾的故事。

(圖/今健康提供)
(圖/今健康提供)

每年10月是國際肝癌防治月,賴基銘執行長呼籲,B肝與C肝同為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年積極推動C肝照護政策成果豐碩,可望超前WHO目標,於2025年消除C肝。

也希望B肝病友能獲得更多協助和健保支持,避免肝炎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提醒民眾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習慣,一旦確診B肝,記得趕快就醫治療,預防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

文章來源:本文由《今健康》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今健康 #肝癌 #C肝 #B肝 #病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