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37歲外送員日前車禍重傷,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動員5大科搶救,發現疑因扭力拉扯造成心臟破裂2.5公分。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依多年經驗判斷,採行與體外循環機搭配方式,有節奏地導血、縫針、回血,少少5針花了半個小時縫合心臟,再交由影像醫學部接手用血管攝影止住脾臟與骨盆出血點,救回年輕生命。
鍾姓外送員8月初的一天深夜,因車禍重創送到台中慈濟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病人左側8根肋骨骨折併嚴重血胸,肺挫傷、脾臟破裂、骨盆骨折及骨盆腔出血。緊急處置引流血胸,但胸管出血千餘毫升,仍繼續出血。
胸腔外科醫師柯志霖緊急進開刀房,以胸腔內視鏡查看止血,病人沿途喊痛,沒想到一到開刀房就休克,失去生命跡象。胸腔外科與麻醉科醫師聯手搶救,幸好心跳血壓恢復而得以麻醉,並進行胸腔鏡手術。
柯志霖醫師進行胸腔鏡探查時,發現主要出血點不在胸腔壁上骨折處,而是從心包膜撞裂處間歇性噴出鮮血,懷疑心臟或心包膜內大血管破裂。但怪異的是,手術前在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攝影,完全看不出心包膜內積血或大血管破裂情況。
半夜趕到開刀房的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謝世榮,仔細探查確定是心臟破裂,出血點在心臟後方的肺靜脈與心臟連接處,有2個指頭寬。謝世榮發現,破洞上覆蓋10公分血塊,恰好壓住破洞讓血液不會大量流出;更神奇的是心包膜外也有一個裂縫,讓血液可以滲出,形成微妙的平衡,不會造成心包填塞,使心臟失去功能。
謝世榮主任決定透過體外循環機,導出病人大部分的血液,讓縫合部位不被血液遮擋,以利縫合。但另一方面,因裝設體外循環機必須加入抗凝血劑,卻又可能加劇脾臟與骨盆出血,增高血液流失危險。
謝世榮先導出部分血液到體外循環機,趁血液減少露出破洞的一瞬間,立刻下針縫補,然後手再按住破洞,把體循機的血液送回身體提升血壓,讓心臟把帶氧的血液送上大腦,保護大腦。在體外循環技術師密切搭配,一來一回,每一針縫合都要耗掉幾分鐘。
謝世榮主任與醫護團隊耐心製造與等待每個下針縫合的時機,前後縫合5針,耗了半個多小時。心臟縫合後,醫療團隊再做全身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接著交由影像醫學部以血管攝影接力止住脾臟與骨盆出血點。病人完成手術後,由加護病房與一般病房團隊接力照護,術後26天康復出院。
謝世榮說,多年從醫生涯,還沒遇過因意外心臟破裂的病人,能送到醫院,還能手術救回來。大部分心臟破裂病人在意外現場就會失血過多死亡,「鍾先生是自己的血塊爭取到黃金救命時間」。
鍾先生回診時回憶起劫後餘生的過程,依稀記得在加護病房剛恢復意識時,發現自己全身不能動,嘴巴還有一根氣管內管,掙扎著想起身。一名男護理師很快壓制他,並告訴他:「不要動!你受了傷才會插管,我知道不舒服,但你必須忍耐不要動,才會趕快好。」
「能夠大口呼吸真好......」鍾先生經歷生命大劫難,他趁回診再次回到加護病房,謝謝醫護團隊努力守護他,也跟勸他戒菸的護理師說一聲,他做到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