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農國小老師阮玲,22年前,大膽離開從事10多年的貿易工作,通過國小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檢核,成為國小英語教師。這些年來,她利用從商業工作中習得的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從此愛上英語。她最近被教育部選為教育家人物典範。
每個班級或許都有「躲在桌子底下的學生」,他們對於某些科目缺乏學習動機,覺得很難、學不會,也沒興趣。他們也許真的躲在桌子底下,不聽也不參與,更也許,他們躲進的是一張隱形的桌子,關上耳朵,默默放棄,為學習劃下句點,一直等到有一位不願輕易放棄的老師,引導他們離開桌子下的世界。
從貿易工作轉為教職的阮玲說,「貿易工作重視效率,成為老師後,如何讓孩子學得更快、更容易瞭解,也成為我的教學目標。」個性積極的她,一開始努力實踐教學指引上提出的每一項活動建議;但沒想到,課堂上一個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卻從此翻轉了她的教學內容。
「我是英癡啦!」聽到孩子這樣說,阮玲有如當頭棒喝,因為她從未想過對英語學習始終處於劣勢、飽受失敗經驗折磨的小朋友,英語課竟帶來如此大的焦慮及壓力。
阮玲把學習轉換成玩樂,讓孩子覺得,學習另一種語言,其實也沒那麼難嘛!然而,「玩樂、沒那麼難」的背後,是阮玲的勞心勞力,她總是絞盡腦汁去找出與孩子生活相關的實體素材,並使用多元媒材,製作動畫、設計桌遊、運用圖片與照片,並透過歌唱、口訣、猜謎、卡通……等,讓孩子在操作及玩樂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
「總之,要多用孩子們熟悉的事物、聽懂得的語言,少用專有名詞,把艱澀的內容切成小段,一次只講一個重點。」阮玲的眼目永遠只停留在孩子的需要上,就連在家看電視,也總是想:這個素材或許可以運用到教學上、那個遊戲或許孩子會喜歡。
「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要再考試呢?」期中考考卷上,閱讀測驗5題錯了4題的孩子,空白處卻寫著「我喜歡英文!」讓每一個「躲在桌子底下的孩子」都能走出桌下的世界,成為阮玲最大的成就,也是她的英語課中最迷人的風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