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因接種疫苗後發生淋巴腫瘤引發癌症目前仍在化療中。市議員陳廷秀今天為民請命質詢說,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僅能依靠民眾自行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申請救濟,相關救濟機制冗長,導致民眾先行自付高額搶救費用等,相關單位應伸予援手。衛生局強調,可透過醫院或向衛生局或衛生所提出申請。
陳廷秀說,疫苗接種屬「醫療行為」,使用疫苗各有其「禁忌症」與不良副作用,若未經醫師診察評估許可者均不得進行接種;若經評估許可接種而受害,則依受害程度予以救濟補償。
因現行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過於嚴苛,今年2月修改條文又在接種疫苗與健康危害認定「無關」的項目中,增定了「醫學證實未支持其關連性」文字,遭外界批評提升舉證困難度、補償看得到、用不到。
陳廷秀指出,希市府針對施打疫苗後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應放寬接種受害救濟給付,建立不良反應通報單一窗口,並且審議委員不該全都是政府找來的醫師或專家,應該讓一般社會人士參與,否則民眾在審議過程將過於弱勢。
衛生局說,當事人不必負任何舉證責任和支付任何費用,衛生局會主動調閱病歷,並由審議小組釐清因果關係;民眾打完疫苗若發生事情,很容易聯想是疫苗造成,但仍要透過客觀事證和醫學判斷。
衛生局強調,民眾若發生疫苗不良反應,根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流程,通常會就醫或回到原接種地點,由醫事人員說明申請流程,可透過醫院或向衛生局或衛生所提出申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