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投入200億元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台灣實驗教育聯盟理事長魏坤賓今發出一封致教育部的公開信指出,如果學生不具備數位素養就發給他們平板,相當於為他們開啟「直通不適切虛擬世界」的便利門,後遺症大;而教師或家長團體,對這項政策也充滿疑慮。

教育部明年開始要推出為期4年、總經費200億元的「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但由於事前未與教育團體溝通就逕行公布,導致這項花大錢的政策,外界反應並不好。

魏坤賓今發出給教育部的公開信說,倘若在兒童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之際,就提供了不當的工具,即便工具本身再優質,都很難避免對學童造成身心傷害;因此,必須先讓學生們學會如何「當工具的主人」,才能有資格擁有這些工具,就像適齡取得駕照才可開車上路,學生要具備數位公民素養才運用3C設備。

魏坤賓說,電腦、平板、手機,都只是「工具」,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大人們必須努力陪伴學生,走過數位設備帶來的誘惑,才能讓學生有能力成為使用媒介、工具的主人,而不是讓學生被工具宰制、綁架,失去心魂的力量。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表示,教育部要發給學生平板,那先要讓他們學會使用3C的素養,尤其小一到小三這樣的小朋友,如果未能正確使用平板,反而會造成身心傷害;此外,長期看平板會傷害視力,這點也不能忽視。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副理事長王瀚陽說,這項政策主要是提供學生數位學習的硬體工具,但軟體在哪裡?尤其在108課綱下,學校師資不足,現在又要老師去用平板來教學,他們是否負荷得了,是一大問題。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國小老師林碩杰說,教育部之前推動智慧型教室,讓班級內都有互動式電子白板,老師們反映不錯,也有利於學生學習;但這項政策都還沒做完全,又來一個「生生有平板」,在課堂上,生生有平板,他們不見得可以專心學習。

教育部回應,將補助各縣市辦理教師數位學習增能工作坊,培養教師運用數位工具教學基礎概念與能力,累計至今年底培育人數5萬5517人,占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比率28%,預計111年再培育3萬8000人,累計培育9萬3517位教師,可達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比率48%。

教育部說,這項政策將透過載具管理系統(MDM)、數位學習平台、數位教材與「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模式」模式的結合,能符合大部分國際相關研究發現,運用平板促進學習成效與動機之作法,且能有效降低學生分心的發生,也能有效避免學生進入與學習無關之網站或軟體,更專注於學習。

#學生 #平板 #這項 #學習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