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創新速度更加速。近期北中南的中央部會機構、國立大學、醫學大學等,藉由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邱華創的豐富經驗,邀其擔任大數據、AI運用、黑客松競賽、新創團隊創業、新創團隊創新等活動的專家評審。他分享觀察與心得,認為新經濟在Z世代的操作下,可能產生經濟結構加速調整的滾雪球效應,當中將會有未來的三個機會與三個挑戰。
第1個機會,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加上新經濟世代(1990~)與Z世代(1995~),發生時期接近;新經濟的科技運用與發展,Z世代當成與生俱來的「原生要素」,「無違和感」的科技優越運用,勝過以往世代。預期Z世代對未來新科技的發明運用,將較過去世代更快、更大膽、更熟捻的提出創新。
第2個機會,近2、3年資本市場對新經濟發展的願景,在新科技運用下,愈發熱衷,獲資本市場認同的機會仍然持續增長;現在市場上的新創團隊應更積極即時把握良機,與資本市場對接。
第3個機會,新科技發展與運用,正在形成某種交互作用。公私部門產業大數據、演算法、AI運用、5G高速傳輸等,外在的科技觀念和運用,當前處於良性循環的交互影響。
第1個挑戰,過去新科技運用是由「27~32歲的年輕人」來談;最近「21~25歲的年輕人」談新科技,其態度顯得怡然自得,揮灑自如。未來,後起之秀的世代更迭創新壓力,更有可能加快汰速。之後世代間享有新科技優勢的時間,恐怕更為縮短;稍不留意,當期正在使用的科技技術,不久就被後起新秀「翻篇過去」。
第2個挑戰,最近在一場投資研討會,三個傑出的青創企業,包括從事線上旅遊活動、綠能經濟、電信防詐等領域,在分享其引入國外知名資本的成功心得,其中亦幾乎皆點出國際股東的「公司治理」方法與國際股東對「提升股東權益報酬」重視程度的管理know-how 。
類似的挑戰,在外商巨型金融業相繼離台後,原本外商公司的國際觀、視野高度、公司治理、技術know-how亦不易見;或許其他本土青創團隊,在邁向境外投資人及市場時,管理技能和心境就顯得相形窘迫或霧裡看花。
第3個挑戰,台灣整體市場創意十足,但因為國際觀不足,Z世代創意發想似乎都相對小品。包括周遭環境及同儕,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操作及國際金融機構文化的理解,新創及青創企業在國際化這一塊,似乎大多數仍處在紙上談兵隔靴搔癢狀態,在競逐國際資本時較為辛苦。
邱華創歷任民間內外商巨型金融機構總經理、國營金融事業總經理、大學特聘教授/諮詢委員、獨立董事等,是極少數擁有橫跨產、官、學界首長級思維,和企業管理、財務、投資、金融等卓越實務歷練的專業人士。
邱華創更先後擔任美商紐約人壽、大都會人壽,兩大「巨壽」投資長(Chief Investment Officer,當時亞洲10餘個國家地區據點,也僅有兩個地區有資格擔任CIO,其餘地區,僅能稱為head of investment投資主管),連續多年所累積的公司治理know-how,更是難能可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