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發展法》將本土語文列為各教育階段部定課程,教育部長潘文忠今表示,已在11月28日完成108課綱本土語文課綱的審議,從111學年起本土語文的教學從小學延伸到國、高中,國中7、8年級每周必修1節本土語文,高中則是必修2學分。

目前本土語言在國小是必修、國中選修,但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施行,本土語言除了原先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外,手語及閩東語(馬祖及桃園人使用)也納入。

因應本土語文將納入部定課程,教育部著手調整108課綱,不過去年10月25日課審會國中分組有4位委員不滿國中3年每周1節挪去教本土語言,將影響到彈性課程教學,因此辭去課審委員職務,當時引發軒然大波。

教育部重組課審會後,繼續審議本土語文課綱。潘文忠今天在教育部部務會報中表示,本土語文課綱經過89次分組會議、38次大會審議後,終於在11月28日完成。

潘文忠說,新的本土語文課綱將從111學年起實施,屆時本土語文的種類,將從原來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再加上手語及閩東語;本土語文的教學,也從國小延伸到國中及高中。

根據課綱,國小每個年級都必修本土語文,每周1節;國中7年級、8年級每周必修1節本土語文;高中生則要必修2學分。

潘文忠說,學校本土語文納入台灣手語及閩東語,加上原先的原住民語等,這些語言別的師資是一大挑戰,他要求負責的國教署積極準備因應,可以透過直播共學的方式,滿足學生學習各種本土語文的需求。

他也提醒,從111學年起,國小、國中及高中都有本土語文課程,他要求負責的單位,要訂出不同教育階段選修銜接的相關規範;同時,各種語言別的教科書審議也要依時程進行,以讓學生到時候有教科書可以使用。

#本土語文 #國中 #必修 #課綱 #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