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齡逾半世紀的花蓮市農兵橋,獲嘉邑行善團出資改建,舊橋拆除後,「新農兵橋」施作預力梁預力混凝土作業,由於事關橋梁結構的安全,市長魏嘉賢到場了解施作過程。他表示,橋梁施作過程必須非常謹慎,才能帶給地方安全又便捷的交通環境,目前的工程進度是50.8%,最快明年8月將可通車。
創源技術顧問公司經理林昌洋說明,預力施作是相當嚴謹的工法,事前必須先行計算拉力的數據。他說,新農兵橋採用的是後拉式工法,也就是先澆築混凝土構件,在構件中預留孔道,再將12支7股鋼索穿入預留的孔道中,用構件本身作為受力台座,再進行張拉,然後在張拉端用錨具將預力鋼索錨固,最後在孔道內灌漿,讓結構更為安全。
除了預力梁預力作業,河底也正在進行相當重要橋墩基樁工程。魏嘉賢看了預力施作過程後表示,預力混凝土梁板的拱度直接影響橋梁路面的平順性,更對行車安全有絕對性的影響,因此施工作業不容有一絲閃失。
新農兵橋是嘉邑行善團在花蓮興建的第四座橋,總工程經費4500萬元,橋梁的長度為80公尺,橋寬10公尺,橋梁主體預計可在明年3月完成後,接續由花蓮市公所執行引道施作的工程,最快明年8月將可通車。
這座橋樑橫跨花蓮市美崙溪,連接美崙與16股等地;早在清朝時期漢人先民開發奇萊地區,拓墾於16股附近,農民自行防衛外來攻擊,農兵一體,因而命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