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北竿廟宇有著代代相傳的「祈夢」習俗,信眾夜宿廟中,請求神明賜夢指點迷津,還有「代夢人」可以代為作夢,新生代策展人謝宇婷策畫的《如果島嶼會做夢》邀請來自法國、台灣的藝術家擔任「代夢人」,替馬祖列島作夢。

展覽概念結合馬祖「祈夢」習俗中「代夢人」的概念,藝術家從個人身體或採集當地居民記憶的創作形式,感知島嶼,一共展出5組作品。

法國藝術家艾瑪‧杜松《面向汝》錄像作品中以馬祖話作曲創作,拍攝三位島民依序清唱的身影,以歌聲相互召喚並創造集體能量。而當影像中的島民闔眼沉睡時,則播放藝術家在法國地中海岸的歌聲,與馬祖的海相互呼應著。同為法國藝術家的澎葉生錄像作品《在馬祖,她一無所聞。她聽聞一切。》收錄馬祖居民的日常訪談與島上的環境音,影像與聲音相互交錯,以一個中介的、遊蕩的聆聽者,穿梭在島嶼風景之中。

許生翰《島迴》錄像作品中全身塗白的人,以夢遊的姿態環繞馬祖島上各個地景;王煜松因著迷東莒燈塔的歷史,以藍曬圖為媒材創作出《在燈塔的日子》作品,化身燈塔守護者,試圖捕捉時間與空間、記憶與想像;黃祥昀則邀請馬祖居民參與一場以身體和觸覺為書寫形式的工作坊,工作坊的成果與個人攝影則集結成《記憶刺點:攝影與製圖工作坊》一書,內頁夾雜盲人點字的設計,讓觀眾透過「翻書」、「眼睛」及「雙手」等感官經驗,探索馬祖地景的質感。

#馬祖 #工作坊 #祈夢 #代夢人 #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