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為追求真、善、美、聖,全人教育之師生共同體,致力於中華文化與基督信仰之交融,以基督博愛精神,獻身於學術研究與弘揚真理,促進社會永續均衡發展,增進人類社會福祉,以達到知人、知物、知天之合一理想。藝術學院院長馮冠超,帶領學生參加第三十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累積實戰經驗,歷經與全球各地學子角逐後脫穎而出,獲頒金犢獎一名、銀犢獎一名、第一名五名、第三名一名,以及最佳人氣獎、最佳貢獻獎等十項大獎,特邀請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教務長王英洲,及全體獲獎師生共同上台接受頒獎。

輔仁大學旗開得勝 勇奪時報金犢獎十項大獎
金犢獎/第一名作品「煩惱搖不掉,就搖邦德奶昔!」,創作者: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翁子歡,指導老師馮冠超。(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金犢獎/第一名作品「煩惱搖不掉,就搖邦德奶昔!」,創作者: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翁子歡,指導老師馮冠超。(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翁子歡接受專訪時表示,這次作品在畫面呈現上,與其直接使用青春活力的感覺來表現,不如去跟學生的生活做連結,像我們在無數個熬夜的夜晚,把這份情緒轉化成喝完奶昔後的滿足感會更顯張力,這次創作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便是讓這作品從一個家裡的小角落,直接躍升至這麼多人的大舞台上,謝謝院長一直願意鼓勵、督促我們參加競賽,所以才有機會能參加頒獎典禮領獎,這次獲獎給了我很大的肯定跟勇氣。

銀犢獎/第一名作品「余生所閱書籍多三上」,創作者:創作者: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凃翊蓁,指導老師馮冠超。(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銀犢獎/第一名作品「余生所閱書籍多三上」,創作者:創作者: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凃翊蓁,指導老師馮冠超。(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凃翊蓁在受訪時表示,曾經在書上有讀過歐陽脩所說的一句話:余生平所作文章多三上,如果歐陽脩穿越到現在,一定會很喜歡掌閱APP,所以就把歐陽脩結合到現在的生活場景,創造出如此具有新意的作品。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如此具規模的競賽,甚至能一路從入圍到獲得大獎,很謝謝老師的指導與肯定,未來會想多參加金犢獎,多認識了解其他優秀獲獎者的創作。

輔仁大學獲獎者合影,左起:江欣穎、余品諠、許鈞凱、馮冠超院長、曾以樺、凃翊蓁、王宣婷、翁子歡。(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輔仁大學獲獎者合影,左起:江欣穎、余品諠、許鈞凱、馮冠超院長、曾以樺、凃翊蓁、王宣婷、翁子歡。(圖/時報獎執委會提供)

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馮冠超,在專訪時表示很開心輔仁大學能夠獲得這麼多獎項,包括五項台灣第一、金、銀、最佳人氣獎等,這次參賽的時間緊迫且沒有太多的指導時間,而學生靠著認真與創意的點子,讓他們能有所突破奪得大獎,不是指導老師厲害,而是輔大的學生真的很優秀,我們還有許多可以更好的地方,未來會針對缺點改善、做得更好,感謝主辦單位能夠提供一個重要的競爭平台,讓優秀的學子有能夠發揮專才的空間。

時報金犢獎是世界華人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青年創意競賽,參賽人次累積全球超過一千萬人,每年邀集來自美國、韓國、澳洲、歐洲、印尼、新加坡等學生共襄盛舉,時報金犢獎三十年致力於培育全球優秀青年學子,在學生時期揮灑創意、累積實戰經驗,成為全球華人青年的最高嚮往。今年度全球作品件數超過八萬件,全球選出共十五座金犢獎,其中五座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輔仁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獲得,足見台灣師生在培育優秀青年的付出與努力。

#時報金犢獎 #國際競賽 #跨境特別獎 #金犢三十 #輔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