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上週外資對東北亞股市全面買超,台股吸引了15.11億美元的外資買超,動能居亞股之冠;大陸股市動能亦持續,上週再吸引11.71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韓國股市的吸金動能雖然稍微偏弱,仍有3.35億美元的外資淨流入;可見儘管三地股市在上週的漲跌表現不一,但在全球需求的帶動下,東北亞股市在今年再度掌握到了外資的資金動能。

東協股市在上週的表現反而令人眼睛一亮。前兩大權重國:泰國與印尼股市在上週分別吸引1.58億美元與1.80億美元的外資買超,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越南等三地股市在上週也各自吸引0.01億美元、0.95億美元與0.31億美元的外資淨流入。除了印度面臨2.49億美元外資賣超外,其餘亞洲股市在上週的資金動能均有樂觀表現。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就企業獲利的能見度來看,美國與歐洲在當前的表現還是優於亞洲,但由於亞洲的疫苗覆蓋率正在快速提升,所以即使依舊採取「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但亞洲的經濟動能可望自第二季到第三季起開始跟上,對照過往資本市場領先實體經濟1~2個季度的表現,近期如果遇到亞股出現明顯修正,反而都是中、長線布局的買點。

林雅慧指出,聯準會已釋出明確的訊號,表明今年3月可能就會升息,但實際上,隨著供應鏈的修復與基期效應,美國在2022全年的通膨水準可能會回落到3%;若按照這樣的水準,美國的通膨還算相對溫和,而對照歷史經驗,在這樣的通膨水準下,由於經濟仍在擴張、企業仍在獲利,所以各類風險性資產的表現還是會有提升的空間。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由於MSCI新興亞洲指數在2021年的表現大幅落後給S&P 500指數與道瓊歐洲600指數,再加上大陸經濟可望在今年第二季落底,所以經濟動能、企業獲利與估值面的優勢帶動下,新興亞洲股市在今年的表現空間反而更大。

摩根中國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大陸在2021年12月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全年出口總額來到3.36兆美元,貿易順差更來到676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凸顯全球在經濟啟動解封後對商品貨物的強勁需求。不過,儘管出口火燙,但大陸經濟的表現卻是外熱內冷,因疫情再起的封鎖措施與房地產降溫,皆可能導致本週即將公布的GDP數據放緩。

不過,張致寧指出,由於去年12月大陸的CPI與PPI雙雙回落並低於預期,顯示內需經濟動能已經轉弱,因此市場預期大陸官方可能加碼貨幣政策、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調降MLF利率以刺激終端需求。此外,財政政策也有政策發力的趨勢,在2022開年來已公布的重大項目中,總投資額就已超過3兆元人民幣,顯見大陸官方今年穩增長的力度,有可能是亞洲經濟復甦的錨點。

#全球 #億美 #上週 #亞股 #資金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