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暴發以來,不少民眾身體有異樣,卻不敢到醫院檢查,苗栗56歲周姓婦女健康出現異常,卻遲遲不就醫,直到好友勸說才就診,結果已經是乳癌晚期。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最近一個月以來,就接到4位類似周婦的案例,都是擔心疫情延誤就醫,發現時都已經是乳癌晚期。
周姓婦女在去年5月疫情暴發前,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硬塊,但後來全台不停有群聚感染,讓她嚇得不敢去醫院,殊不知硬塊慢慢變成惡性腫瘤,周婦也任其增大。
直到最近左乳房外側已經出現潰爛出血,日前在好友勸說下到醫院檢查,經切片證實為常見的乳管浸潤性乳癌,且大小已超過8公分,最後才願意進行手術切除乳房與治療。
有2位病人則是因有乳癌家族史,以及乳房經常性長腫塊,定期回診追蹤,卻因疫情影響,擔心到醫院檢查增加感染風險,就中斷追蹤檢查,沒想到最近疫情緩和再次檢查已是第二期乳癌;另位婦人跟周姓婦女一樣,自知有硬塊不肯在疫情期間做檢查,最後也是診斷為乳癌晚期。
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乳癌高峰期約45到69歲之間,定期的乳房攝影加超音波檢查是揪出早期乳癌的利器,國健署目前有補助45到69歲婦女,以及40到44歲具有乳癌家族病史,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馮啟彥說,早期發現不僅不用切除乳房,積極追蹤治療,5年內的存活率高達9成,定期接受檢查可降低2至3成的乳癌死亡率,顯見預防勝於治療,也呼籲民眾做好防疫,還是能夠安心到醫院看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