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營建署「2020馬路好行」評選結果近日出爐,新竹市東大路亮點計畫、育賢國中通學步道及建功國小通學步道分獲3座優良獎,另有2個佳作及5座個人貢獻獎,友善環境改善成果倍受肯定。
市長林智堅表示,他上任來致力打造步行城市,向營建署爭取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補助,透過纜線地下化、號誌共桿、拓寬人行道等推動友善步行環境。
包括2020年投入2.8億元改善東大路步行環境及1平方公里42處路口號誌纜線地下化,也投入2.4億推動17處通學步道。
市府指出,「2020馬路好行計畫」評比,全國有22縣市138件作品參加,竹市東大路亮點計畫、育賢國中通學步道及建功國小通學步道工程獲頒優良獎;鐵道路二段人行道規畫建置與公道五路迎賓景觀人行空間改善計畫獲頒佳作獎。
另,市府交通處科長林立偉、承辦人員蕭瑞瑩及陳湘怡、教育處科長吳碧惠及育賢國中校長黃淑文等5人,在工程執行期間,積極與民眾及其他機關溝通協調,創造安全舒適的人行環境及通學步道,分別獲個人貢獻獎。
交通處指出,內政部營建署自2017年度起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竹市已獲核定23案,核定總經費4.4億元,今年將持續向營建署爭取補助,推動全市步行環境改善計畫。
此次獲優良獎的「東大路亮點計畫」以好舒適、好安全、好環境3大改造重點,維持6線車道,人行步道加寬1倍至6公尺,以造林方式將東大路變身為最美林蔭大道。全線1.3公里打造無障礙環境、設置庇護島及行穿線退縮,讓老人及行動不便的民眾可以安心過馬路。
另藉由此工程,東大路及舊城區1平方公里範圍也作號誌整併、纜線地下化及整合指標系統,解決長期以來天空纜線和標誌牌雜亂無章的現象,不只重現城市最美天際線,也不再影響駕駛人的視野,讓用路人都能清晰辨識。
「育賢國中通學步道」則是因其是全市唯一沒有通學步道的學校,學生與社區居民經常與車爭道、險象環生,在市府協助下,學校主動退縮校地、拆除車棚,重新規畫使用透空圍籬,更融入社區環境兼顧居民停車需求,2019年完工啟用後,打造總長518公尺、寬1.5到4公尺的環校通學步道,是創校64來首座通學步道。
此外,「建功國小通學步道」則是因建新路後門是家長接送及學童步行上學的重要出入口,周邊緊鄰私人社區、陽明交大建功宿舍、國防部光復福利站及中國石油等用地,20年來步道缺乏整合、高低參差不齊、電桿阻擋動線、不符無障礙等問題。
經市府與周邊土地所有權人協調,並與陽明交大攜手,退縮校地、釋放空間,打造寬6公尺、長650公尺通學步道,同時規畫家長接送區,讓綠帶與步道融合學校與社區周邊,車流、人流都井然有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