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5日公布,去年全年度海廢清除量1萬4477公噸,雖然較前年略低,但其中的海廢回收量創新高,較前年多了70%。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希望透過宣導教育回收海廢,像是嘉義養殖業的蚵繩與蚵殼可以回收提煉後做成機能衣等產品。
海保署統計臨海19縣市去年第4季海廢清除量含海漂、淨灘、船舶攜回垃圾及岸置垃圾桶逾3510公噸,約略同等上季清除量3752公噸。去年海廢整體清除量較2020年1萬5134公噸略低。
第4季清除海廢成果分析,海漂約占62.58%、淨灘約占17.43%、岸置垃圾桶約占11.5%;清除的海廢中,資源垃圾約占8.29%,非資源垃圾約占91.71%。
對於去年度資源回收總量2009.4公噸,較前年1125.8公噸成長超過70%。海保署說,在向海致敬政策推動試辦海廢回收再利用,去年有9縣市參與試辦回收再利用計畫,其中6縣市包含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嘉義縣、高雄市、苗栗縣試辦廢漁網回收再利用計132.4公噸,離島3縣市包含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試辦海廢保麗龍再利用計35.7公噸。
宋欣真指出,以嘉義的養蚵業而言,採收之後的蚵繩與蚵殼可以再利用,提煉成機能衣與抑菌的飼料,或可提煉成化妝品,甚至生技公司合作,充滿商機。
海保署也有與漁業署合作,在各漁港設置暫置區,回收漁網,以及4600多艘環保艦隊,呼籲漁民出海捕魚後帶回船上的垃圾,共同減少海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