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開火,從經濟暨策略專家眼中,這場戰事打得很「政治」,包括俄歐既有油管不在攻擊線上,保留俄歐天然能源的如常供應,國際所提的「將俄國踢除在SWIFT系統之外」,實際上都不會發生。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25日表示,至今衝突地區並非重要供應鏈區域,不在東亞的日、韓、台、中等地,也不是西歐或美國的重要需求市場,俄羅斯及烏克蘭的GDP在全球占比分別為1.8%和0.2%,國人對此事件需要真正關切,在於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關鍵礦物,及小麥產業,烏克蘭則有「歐洲糧倉」之稱。
「戰事將使能源、金屬及糧食價格上漲,進而推升全球物價」,孫明德並提醒,金融市場原本就有美國升息壓力,俄烏衝突成為引發市場恐慌的新導火線,影響金融表現。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俄羅斯跟烏克蘭是全球氖、氮、氙的出口國家之一,這些氣體及金屬在半導體製程扮演關鍵角色,在晶片製造雷射應用、感測器、記憶體,甚至曝光、蝕刻製程,都是重要的關鍵材料。不過,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當中,有90%的氖是烏克蘭進口,35%的鈀靠俄羅斯供應。
劉佩真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並未像美國高度依賴單一來源影響,實際上台灣廠商現在多有6個月的安全庫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