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勞資談判經過3月2日的5小時延長賽之後宣告破局,例行賽確定被縮短。多家美媒認為這次談判失敗的主因在於資方,而不是球員工會,因為這是聯盟史上首度由資方發起封館來破壞例行賽。美媒CBS分析有3個原因造成現在的情況:

第一個是資方搶先出手造成的傷害。從去年12月初大聯盟宣布封館,停止所有球員交易與簽約,就被批評根本沒必要這麼做。舊版勞資協議設有落日條款,雙方其實可以在沒有敲定新版協議前照常運作,但資方搶先出手,就是要杜絕球員罷工的機會,封掉工會最大的武器。

第二個就是資方的緩兵之計。以封館手段搶得主動之後,資方遲遲沒有交出有誠意的提案,他們知道時間不站在球員那一方,談判拖得愈久,最後受害的是球員。大聯盟先訂下一個不損害例行賽的截止日(3月1日),然後拖到剩餘10天才開始加快談判,其實只是要施壓工會接受很差的條件。

第三個是資方堅不退讓的強硬態度。從先前傳出的談判內容來看,球員工會在提案之後節節敗退,多次在幾個核心議題讓步,資方則紋絲不動。例如球員希望的豪華稅門檻是2.45億美元,資方只肯給2.2億美元,隨著球隊營收不斷攀升,資方卻不願增加球員所得。

大聯盟總裁曼佛雷德(Rob Manfred)也是站在資方那一邊,2020年疫情爆發導致縮水賽季爭議時,曼佛雷德亦是以「拖」字訣逼迫工會投降,再以他的權力宣布改打60場例行賽。

#資方 #球員 #大聯盟 #例行賽 #談判